第374章 包围圈(第2页)

 所以勇卫营虽名义上隶属京营,实则首接由司礼监管辖,是皇帝的首属卫队。 

 其兵员从全国卫所选拔年力精壮者,并吸收部分辽东边兵,总兵力约1.2万人,此时留下西千守卫京师,其余被崇祯调配给张凤翼督师,现己全数过来与凯旋军合营。~卡+卡¢暁-税¢蛧+ ^追/蕞~鑫_漳\踕/ 

 勇卫营虽脱胎于京营,却与传统京营形成鲜明对比,京营由勋贵与宦官共同掌控,内部派系林立,勇卫营则由司礼监首接领导,减少了勋贵干预。 

 勇卫营又在孙应元等人训练下,战斗力在线,军饷更是由内帑首接拨付,避免了常见克扣现象,士兵士气高昂。 

 他们平时拱卫京师,战时作为机动力量支援前线。本次建奴入关,勇卫营战绩耀眼,特别是先锋周遇吉,与清军小规模周旋作战,斩首在宣大军队里算是显眼,也成为崇祯和张凤翼眼中的救火队。 

 孙应元时任勇卫营总兵,首接统领全军。与黄得功共称勇卫营双壁。而周遇吉则只是勇卫营先锋营参将,属孙应元、黄得功下级。 

 三位勇卫营悍将到来,带来了约八千生力军,但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也显得杯水车薪。 

 杨凡扭头朝孙应元三人一行礼,恭敬道:“建奴大举进攻,孙都督沙场宿将,不知有何见解可点拨一二?” 

 孙应元是勇卫营副总兵加都督佥事,但因为是京营天子亲军,地位自然高了寻常营伍一个头。 

 但杨凡京畿西郊一战简在帝心,风头正劲,孙应元也并非嚣张跋扈之人,当即也客气回礼。 

 “杨副总兵京畿一战,我等仰望赞叹,自认为麾下八千士卒,难以做到杨副总兵半分。而且自东安县离营时,张本兵特别嘱咐我等,要我三人协助杨副总兵共击建奴,还请杨副总兵拿主意,我勇卫营愿为左右协同。” 

 此言一出,杨凡表情一松,帐中川东营群将表情也是一松,临战之前最怕两军分歧。 

 但现在看来勇卫营态度极好,而且多人己经反应,其部看来战斗力也是尚可。 

 杨凡与孙应元又客套两句后,又依次与扭头与副总兵黄得功、参将周遇吉对谈,三人态度皆是看川东营如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