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返归(第3页)
“传令下去,明日卯时启程,目标重庆!”
……
凯旋军将从通州出发,优先沿驿道南下,经涿州、保定走京保真驿道至真定,过黄河抵河南开封。
再转豫鄂驿道西南行,经许昌、南阳到襄阳,最后从襄阳沿汉水西至夷陵,转入长江逆流而上,过夔门入川,终达重庆。
这条路线水陆结合,沿途可依托官道保障补给,又借长江水路减少陆路行军损耗,全程计划两个月。
返归重庆时,应该是也接近年关了。
本次杨凡被朝廷升从二品镇国将军,职权是平贼将军,加援剿总兵,再加太子少保和尚方宝剑,可压制其他总兵及以下。
而杨凡麾下部将,也跟着他水涨船高。兵部要他叙功,也都被他将功劳报了上去。 寇汉霄、秦起明两个千总都升任了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再初授昭信校尉。许平来的晚了些,但也升任了从三品指挥同知,再加忠武校尉。
石望作为中军部主官,也升任了都指挥同知,还升授承信校尉。张攀作为镇抚司镇抚官,升任了从三品指挥同知,再加忠武校尉。
其余阎宗盛、虎洪烈、高源三人,也官至正西品指挥佥事,初授了忠显校尉。
就连周博文和盖世才这种属于营兵制下的临时幕职,杨凡也都一并列了上去,兵部上报后,崇祯一概不看,全部点头。
两个书生摇身一变,成了实职从五品卫镇抚,实现了幕职转实职的晋升。
虞承文作为重庆军器局大使,也被杨凡以提供精良器械有功为由举荐,转了品级官千户,但仍留原职位。
最麻烦的还是炮兵队李大伟,他之前作为杨凡的雇佣兵,连个大明籍贯都没有。
兵部来核对的官员本来意思是这等红毛,干脆就以实用激励为主,赐些白银、绸缎了事,无需先定籍贯。
但李大伟不干,他想长期留用,于是兵部又叫来户部,以“归附”身份为他定虚拟籍贯,附籍于广东香山。成了大明人后,给了他正西品指挥佥事,初授了忠显校尉,李大伟才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