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忽悠唐玄奘,何以超脱苦海?(第2页)

 非但没有,反而流露出一股意境,超脱、自在、无拘无束。 

 有清气环绕其周身,带着大道的韵味。 

 唐玄奘呼吸停滞。 

 他见过宗门前辈与道家真人,但那些人的气息与眼前身影相比,是萤火与皓月。 

 这种气息,只有勘破生死,位列仙班的仙家才可能拥有。 

 一个念头在唐玄奘脑中炸响。 

 不是妖怪。 

 是仙人! 

 他心神震动,几乎冲垮多年苦修。 

 他呼出一口气,收敛惊容,压下震动,站稳身形。 

 僧袍下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合十的双手却很稳。 

 心中默念佛号,才抚平心绪。 

 “贫僧失礼,还望上仙莫怪。” 

 唐玄奘的声音恢复平和,赶忙语气谦卑的开口道。 

 “不知上仙来此为何?” 

 看向对方,唐玄奘询问了一句,带着试探与镇定。 

 闻言,孙悟空眼中迸出光芒,带着玩味。 

 他的目光扫过唐玄奘,从头顶到眉眼,再到那身僧袍。 

 孙悟空内心嗤笑:“金蝉子转世这皮相不错,难怪女儿国国王动心。但这脑子迂腐,日夜受佛法灌输,不迂腐才怪。” 

 念头闪过,他咧开嘴角,笑容里有讥诮、怜悯和了然。 

 而后,他凝望唐玄奘,一字一顿道:“所为何事?” 

 “吾方才不是说了吗?” 

 “来渡你。” 

 每个字都很有分量。话音落下,空气仿佛停滞。 

 “渡我?”唐玄奘眉头一蹙。 

 这两个字刺入他的道心。他很诧异。 

 他自幼入寺,佛法已浸入骨髓。 

 他自问已明心见性,走在普度众生的路上。 

 何需他人来渡?世间谁能渡他? 

 “渡”是佛门本分,是己度人,佛度众生。哪有仙家反过来度佛徒的道理?这颠覆了他的认知。 

 “上仙说笑了。” 

 唐玄奘摇头,动作很轻,却很坚定。 

 “贫僧已入空门,皈依我佛,修行只为度化世人,自身何须再渡?” 

 他的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x,i·n~w,a+n+b·e+n!.^o~r·g? 

 “众生皆在苦海,贫僧亦在其中修行,以佛法为舟,自度度人。” 

 这番话是他的信念。 

 孙悟空闻言大笑。 

 “哈哈哈哈!” 

 笑声在殿内回荡,震落梁上尘埃。 

 笑声里满是嘲讽,仿佛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话。 

 “好个自度度人!” 

 笑声停止。 

 孙悟空的眼神变了,视线刺向唐玄奘。 

 “唐玄奘,你可知你口中的佛法舟楫,或许是他人为你设下的囚笼?” 

 唐玄奘神色未变,脸上依旧平静。 

 他将合十的双手收紧一分。 

 “囚笼?” 

 他吐出这两个字。 

 “天地是囚笼,万物为枷锁,唯有佛法,是挣脱这天地的舟楫。” 

 “贫僧修佛法,所为的,是要抵达彼岸,度化世界,一同离开苦海。” 

 唐玄奘是金蝉子转世,未来的取经人。 

 他自幼耳边是梵音,眼中是经文,心中是佛陀。 

 佛法是他的天,他的地,他的一切。 

 他不会因这“上仙”几句话,就动摇几十年的信念。 

 毕竟,他可是个佛门的虔诚信徒。 

 孙悟空见他如此,嘴角的讥讽更深,再次大笑。 

 “抵达彼岸?” 

 笑声苍凉。 

 “那俺问你,西天灵山,佛陀多少?菩萨多少?罗汉金刚,又有多少?” 

 唐玄奘闻言,思索片刻。脑中闪过佛经记载的景象:灵山盛会,万佛朝宗。 

 他开口,语气恭敬:“佛法一道,贫僧所知,远不如灵山诸佛菩萨。” 

 孙悟空追问:“那他们,可算已登极乐,身处彼岸?” 

 唐玄奘道:“自然算!” 

 他答得很快。 

 在他心中,灵山诸佛,是佛法的极致,是修行的终点。 

 孙悟空咧嘴一笑。 

 他向前踏出一步,气势变了,一股压力笼罩唐玄奘。 

 “既然如此,我再问你。” 

 “这天地,这四大部洲,众生有几何?” 

 唐玄奘心头一跳。 

 他感觉对方的问题是陷阱,引他走向深渊。 

 但他不能不答。 

 “众生无量,数若恒河之沙。” 

 “好一个恒河沙数!” 

 孙悟空的声音拔高,如惊雷在唐玄奘耳边炸响。 

 “佛门高僧无数,菩萨罗汉遍布西天,更有万佛之祖坐镇灵山!” 

 “但——” 

 他话锋一转,每个字都砸在唐玄奘心上。 

 “世间众生,可曾脱离苦海?” 

 此话一出。 

 唐玄奘脑中仿佛有惊雷炸开。 

 世界没了声音与色彩,只剩下这句话在他脑中回响。 

 他一时语塞。 

 整个人僵在当场。 

 是啊。 

 佛陀仍在,菩萨遍地,金刚无数。 

 他们已登彼岸,已极乐逍遥。 

 但众生,仍在苦海挣扎。 

 “上仙此言,恕贫僧不敢苟同。” 

 唐玄奘声音不大,但沉稳。 

 他压下心绪,试图用佛法抵御那声音的冲击。 

 他摇头,闭上双眼。 

 眼不见,心不乱。 

 耳不闻,意不惑。 

 他试图将外界的声音隔绝。 

 唐玄奘的气息平复下来。 

 孙悟空的身影在香火中走出,金色的瞳孔漠然。 

 “怎么?” 

 这两个字,穿透了唐玄奘的禅心。 

 “譬如你今日之法会,亦非慈悲。” 

 孙悟空一开口,便指向法会的根基。 

 唐玄奘眉头一拧,睁开眼,目光中带着愠怒。 

 孙悟空无视他的神情,继续开口,声音更冷。 

 “亡灵需你诵经才得安?” 

 “善信需你引路才向善?” 

 话音未落,他向前一步。 

 唐玄奘的心也跟着一跳。 

 “你看阶下百官,哪个不是为求太宗龙颜悦?” 

 “你看那佛前香火,哪一缕不是为换灵山功德簿上名?” 

 “你以为你是引路人,不过是灵山递出的签,太宗手里的棋。” 

 每个字,都砸在唐玄奘心头。 

 他不是引路人? 

 他是……签?是棋? 

 “你度的从不是众生,是佛门要的归顺,是帝王要的安稳。” 

 此言一出,空气死寂。 

 唐玄奘的面色瞬间变得苍白,那是一种信仰被人生生从体内抽离的失血感。 

 他嘴唇翕动,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出家人不打诳语,佛门慈悲,怎会如此?” 

 他不愿意,也不能接受。 

 他自幼研修佛法,视慈悲为圭臬,视普度众生为毕生宏愿。 

 可眼前这人,却将他的一切,贬斥为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慈悲?” 

 孙悟空听闻此言,竟仰头大笑起来。 

 笑声狂放不羁,带着无尽的嘲弄与悲凉,在这辉煌的禅院中回荡。 

 那笑声震得房梁上的木屑簌簌落下,仿佛整座禅院都在这笑声中摇摇欲坠。 

 他笑声一收,金瞳骤然锁死唐玄奘。 

 “为何众生的命运要由神佛预先安排?” 

 “为何追求自我就要被定义为妖,被镇压?” 

 “为何善人一生行善,却难得正果,为何恶人一世为恶,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 

 “佛不是言众生平等吗?可为何却需要世人跪拜,供给香火才肯庇护世人?” 

 一问,比一问更加尖锐。 

 一问,比一问更加诛心。 

 唐玄奘每听一句,脸色便苍白一分。 

 他引以为傲的佛法经义,在这些简单粗暴的质问面前,竟显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 

 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张开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是啊……为何? 

 经书上没有答案。 

 师长们没有教过。 

 孙悟空步步紧逼,周身散发出的桀骜气息,压得整个法会现场的空气都沉重粘稠。 

 “至于你口口声声所言的佛,在哪里?” 

 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那尊巨大的佛像上,嘴角勾起一抹极尽蔑视的弧度。 

 “你叫一声让他出来,我看看!” 

 …… 

 孙悟空言之凿凿,接连发问,字字句句,都化作无形的利刃,剖开佛法的华美外衣,露出其下令人不敢直视的根骨。 

 一时之间。 

 唐玄奘只觉得天旋地转,耳边梵音不再,只剩下无尽的嗡鸣。 

 他仿佛坠入无边苦海,四周是滔天巨浪,而他赖以为渡的舟,正在寸寸碎裂。 

 他该如何解答? 

 他穷尽毕生所学,也无法回答这些惊世骇俗的质问。 

 为何? 

 为何? 

 这个答案,他说不出来。 

 也无法回答。 

 他的额头渗出冷汗,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他的袈裟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孙悟空看着唐玄奘,声音响起,带着冷意。 

 “你念的是佛经,还是他们编的顺理?” 

 这句话,让唐玄奘身体一颤。 

 “你若要度众生,先度你自己,看看你袈裟下,有没有棋子的印子。” 

 孙悟空说着,眼中光芒亮起,似要焚尽虚伪。 

 他压低声音凑近,话语带着魔力。 

 “你可知你这十世好人,每一世如何死的?” 

 “又为何而死?” 

 这两个问题,像冰针刺入唐玄奘的灵魂。 

 唐玄奘身体一震。 

 他抬起头,眼神迷惘。 

 “十世修行?” 

 声音从他喉咙挤出,沙哑无比。 

 “上仙此言何意?” 

 “贫僧从未听闻。” 

 他是金蝉子转世,却已忘却前尘。 

 他只知自己是僧人唐玄奘,今生便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