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拜访先生(第2页)
“靖海寨里有两千多流民子弟,最大的十岁,最小的才五岁,大多生在灾荒里,别说读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有的孩子见了纸墨,竟以为是能吃的东西。”
“在下看着心疼,故此,在下才想建座义学,请先生这样的贤才教他们识字、断句,知礼守法。”
周先生端着粗茶的手顿了顿,没说话。
张净接着说:“在下知道,先生常说‘教化为本’。”
“这些孩子若是不识字,将来只能跟着爹娘逃荒、捕鱼,一辈子困在穷苦里;”
“可若是能读书,他们就能知道‘礼义廉耻’,知道‘如何谋生’,甚至将来能考功名、做大事。~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
“这不是比给他们一碗饭、一件衣,更能断穷根吗?”
“先生常说‘积德行善’,教这些孩子读书,就是最大的善举。”
“他们中或许有将来能造福一方的人,到那时,人人都会记得,是周先生您开了他们的蒙,是您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周先生沉默了许久,终于放下粗茶,伸手摸了摸茶盒里的龙井,指尖微微颤抖。
“张寨主可知,教流民子弟,比教富家子弟难十倍?他们大多没读过书,性子野,怕是不好教。”
“在下知道。”张净立刻接话,“所以在下才请先生——先生治学严谨,又懂‘因材施教’,定能教好他们。”
“义学里会给先生备单独的书房,束脩是双倍,每月五两银子,还管三餐,若是先生觉得住不惯寨里,在下也能每日派车接先生往返县城。”
周先生看着张净,眼神里的疏离渐渐淡了,多了几分动容。
“罢了。你既有心教化,老夫便陪你走一遭。” “只是老夫有个条件——义学里要挂‘论语’,每日晨读必须诵‘学而篇’,教孩子先学‘孝悌’,再学识字。”
“多谢先生!”张净连忙起身行礼,
“先生的条件,在下都应!明日就让人来给先生收拾书房!”
离开周府,张净便马不停蹄地去拜访吴子谦。
吴先生的家在县城西头,是座带小花园的宅院,门口没挂牌子,却透着股雅致。
张净让曹正提着装古画的木盒,自己则跟着引路的老仆往里走。
花园里种着芭蕉,廊下挂着鸟笼,堂屋里摆着多宝阁,阁上放着不少瓷瓶、古砚,一看就是个讲究人。
吴子谦比周明远年轻些,约莫五十岁,身穿月白长衫,手里正拿着幅画轴细看,见张净进来,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张寨主请坐。老夫曾听闻你近日在筹备义学?”
“先生消息灵通。”张净坐下,没急着送画,反而先聊起画来,
“在下瞧先生阁上的画,多是近人之作,不知先生是否偏爱前朝山水?”
吴子谦愣了愣,放下手里的画轴:“寨主也懂画?”
“略懂皮毛。”张净笑了笑,让曹正打开木盒,取出那幅《江山雪霁图》,
“在下有位朋友,早年收了幅前朝《江山雪霁图》的仿品,画工还算精细,知道先生爱古画,特意借来请先生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