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拜访先生(第3页)
吴子谦眼睛一亮,连忙起身接过画轴,小心翼翼地展开。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画上,雪覆山峦的纹路清晰可见,溪流边的茅舍里,还画着个煮茶的老者,笔触灵动,竟有几分前朝画家的神韵。
“这……这仿的是黄公望的笔意!”
吴先生的手都在抖,凑近了细看,
“你看这山石的皴法,还有雪的留白,绝非普通画工能仿!”
“先生果然懂画。”张净适时开口,
“在下听说,先生早年在滨州府学当教谕,因与知府大人理念不合,故此才回了无棣县?”
吴子谦的脸色沉了沉,收起画轴:“往事不提也罢。”
“先生是觉得,知府大人埋没了您的才学?”张净追问,语气诚恳,
“在下听说,先生在府学任教时,主张‘有教无类’,不管是富家子弟,还是寒门学子,都一视同仁,可知府大人却偏护那些官宦子弟,先生才心灰意冷,是吗?”
吴子谦猛地抬头,盯着张净:“你怎么知道这些?”
“自然是在下特意打听的。”张净没绕弯子,
“先生,您甘心吗?甘心一辈子守着这座宅院,看着那些被知府偏护的官宦子弟,占据着本该属于寒门学子的机会?”
吴子谦握着画轴的手紧了紧,没说话。
“义学里的孩子,都是流民子弟,是最‘寒门’的人。”张净接着说,
“他们没有背景,没有钱财,却比谁都肯吃苦。”
“您若肯教他们,以您的学识,未必不能教出几个能考功名、做大事的子弟。”
“将来他们若是有出息,人人都会说‘这是吴子谦先生教出来的学生’,这比您跟知府大人争辩百句、千句,更能证明您的理念是对的,不是吗?”
“府学的学生,多是娇生惯养,未必有流民子弟的韧劲;”
“您若能把最苦的孩子教成才,那才是真的‘有教无类’,才是真的学识过人——这难道不是先生一首想证明的吗?”
吴子谦沉默了许久,突然笑了,把那幅《江山雪霁图》卷好,放在案上。
“张寨主倒是会说话。罢了,老夫就陪你赌一把。”
“若这些孩子真肯学,老夫便把压箱底的学问都教给他们。”
“只是老夫有个要求:义学里要备齐‘十三经’,还要有间‘藏画阁’,老夫要教孩子们‘画中有诗,诗中有礼’。”
“先生放心!”张净起身行礼,“藏画阁明日就建,‘十三经’在下立刻让人去州府买!”
离开吴府时,夕阳己经西斜。
曹正跟在张净身后,笑着说:“寨主,两位先生都应了,这下义学的先生就齐了大半!”
张净望着远处的靖海寨方向,嘴角扬起笑意。
“周先生教礼义,吴先生教学识,正好互补。”
“接下来,该去拜访郑守义先生了——听说他认‘理’,咱们得让他亲眼看看,义勇营到底是不是‘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