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追命猫二十四楼明月夜

第100章 学堂落实

 从吴府回来后,张净没有立刻去见郑守义。!微-趣+晓.税*惘- ,埂-歆\罪?筷_ 

 他知道,郑先生认“理”,光靠嘴说没用,得让他亲眼看到靖海寨的变化。 

 这一等,就是两个月。 

 这日清晨,张净让人备了礼物: 

 两卷改良纸印的《千字文》,封面用朱砂题了字; 

 还有一坛醉仙居的蒸馏酒——郑守义虽爱读书,却也爱喝两口,只是平日舍不得买贵酒。 

 他带着曹正,往县城北头的郑府去。 

 郑先生的家比周府、吴府更简朴,是座土墙木窗的小院,门口没挂牌子,只有院墙上爬着几株牵牛花,开得正艳。 

 张净叩了叩门,开门的是个十几岁的书童,怯生生地问:“您是?” 

 “在下张净,求见郑守义先生。”张净拱手,语气依旧恭敬。 

 书童进去通报,不多时,郑守义走了出来。 

 他约莫五旬年纪,身穿灰布儒衫,头发用木簪束着,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 

 “张寨主今日来,是为义学的事?” 

 “正是。”张净递过礼物, 

 “这是在下寨里改良的纸印的《千字文》,还有坛薄酒,不成敬意。” 

 郑守义没接礼物,反而侧身让他们进屋。 

 “张寨主不必多礼。只是老夫还是那句话——义勇营出身草莽,就算办了义学,怕也教不好孩子,反而误了他们。” 

 院子里摆着张石桌,桌上放着本翻开的《孟子》,旁边是个粗瓷酒杯,里面盛着半杯劣酒。 

 郑先生坐下,倒了杯粗茶递给张净。!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 

 “老夫见过不少草莽,嘴上说着‘教化’,背地里却抢粮、抢钱,义勇营虽没做过这些,可终究是靠‘剿匪’起家,难脱匪气。” 

 张净没辩解,只是笑着说:“先生既不信,不如随在下去靖海寨看看?” 

 “是草莽还是章法,先生亲眼见了,再下判断不迟。” 

 郑守义愣了愣,随即点头:“也好。老夫就去看看,张寨主究竟能把‘匪寨’改成什么样。” 

 两人乘着张净的马车,往靖海寨去。 

 刚到寨门口,郑守义就皱起了眉。 

 他原以为寨门口会有手持钢刀的壮汉拦路,或是满地杂物,可眼前的景象却截然相反: 

 寨门两侧站着两个青壮,穿着整洁的短褂,见马车过来,只是拱手行礼,没有半分凶气; 

 寨门内的街道干干净净,连片碎纸都没有,几个穿着布衣的妇人提着篮子走过,见了张净,都笑着问好:“张寨主好!” 

 “这……”郑守义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马车先到校场。 

 此时正是训练时间,两千多青壮分成两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