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朕那么大一个的太子呢?(第2页)

 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了然。 

 以心换心,以诚待诚。 

 那玄奘孤身一人,为求佛法真义,不惜以命相搏,历经十七年艰难险阻,终成一代宗师。 

 如此心性,如此毅力,自己若是真的因为一点边关律法就降罪于他,那才真是失了帝王气度。 

 天幕既然己经说了,朕未来并没有计较。 

 李世民心中有了决断,目光扫过阶下的房玄龄等人。 

 “传朕旨意,凉州都督李大亮、瓜州刺史独孤达、典吏李昌等人,虽有渎职之嫌,然其心尚可悯。*丸\夲?神!栈! \首?发¢” 

 “罚俸一年,永不升迁,各归本职,此事到此为止。” 

 这几人身为朝廷命官,知法犯法是事实,惩戒是必须的。 

 但看在他们确实是为玄奘的信念所感,并非私心,便也罚得不重。 

 一个职位干到死,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 

 他更在意的,是天幕中透露出的另一个信息。 

 从凉州到瓜州,从烽燧守将到胡人商贩,竟然有那么多人信奉佛教,甚至不惜违抗国法也要帮助玄奘。 

 再加上后世那场声势浩大的“灭佛”,李世民的眉头不由得紧紧皱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佛教,怕不是一柄双刃剑。 

 只不过弹幕上那个李二凤,是在说自己吗? 

 李世民蹙眉片刻后,思索后世之人这么称呼他的原因。 

 二凤,二凤,这个二字好理解,自己在家排行老二。 

 这个凤……又是因为什么? 

 想了片刻想不到头绪,李世民便打算将疑惑抛到脑后,先和几位大臣议一议这佛教之事。 

 可就在这时,天幕上传来苏铭的声音—— 

 “又过了两年,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为了纪念自己早逝的母亲长孙皇后,下令修建了大慈恩寺。” 

 整个大殿,瞬间死寂。 

 针落可闻。 

 所有大臣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 

 李世民的瞳孔猛地收缩,他缓缓地,一寸一寸地,将头转向了站在自己身侧不远处的长子。 

 等等,朕没听错吧? 

 太子李治? 

 为何不是承乾? 

 这一刻,李世民感觉自己脑袋嗡嗡的。 

 为什么是雉奴? 

 承乾呢? 

 他的太子,他悉心培养的储君,未来发生了什么? 

 是像之前说的那个朱标一样…… 

 英年早逝了? 

 还是…… 

 雉奴在未来造反了? 

 可雉奴现在才三岁,一个娃娃他懂得什么是造反吗? 

 殿中的李承乾,也彻底懵了。 

 那句话像一道惊雷,在他耳边炸响。 

 为什么天幕上说太子是稚奴? 

 自己发生了什么? 

 是死了吗? 

 还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被父皇厌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