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朕那么大一个的太子呢?(第3页)
他突然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像针一样扎的他难受。
十几岁的少年,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一股巨大的酸楚和委屈涌上心头,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他不能在父皇面前,不能在这么多重臣面前丢脸。
天幕缓缓暗淡下去。
大殿内的空气,却愈发凝重。
许久,李世民沙哑的声音才打破了这片死寂。
“都……说说吧。”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噤若寒蝉。
怎么说?
天幕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没有任何前因后果,这让他们如何去猜?
猜错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长孙无忌缓缓站了出来。
他先是看了一眼面色惨白的皇帝,又看了一眼摇摇欲坠的太子,沉声开口。
“陛下,太子殿下,请容臣说几句。”
“天幕之言,向来只说片段,如今信息不足,我等妄加猜测,只会自乱阵脚。”
“臣以为,此事不必过于惊慌。既然天幕己经提及,日后必然还会再有分晓。”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若陛下实在心忧,可在下次赠礼时,附上一封书信,将心中疑惑写于其上,询问天幕后生。”
“说不定,能得回信,为我等解惑。”
长孙无忌的话,如同一剂镇定剂,让慌乱的李世民瞬间找到了主心骨。
对!
可以问!
他可以主动去问!
李世民紧绷的身体微微一松,心中的惊涛骇浪总算平复了几分。
他立刻扭头问:
“阎立德、阎立本到哪儿了?”
在得知两人正在殿外等候时,李世民挥手让他们进来。
他现在不仅需要一件足够分量的礼物,还要思考一个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
信里要写什么?
只问承乾的事情,肯定不够!
作为皇帝,他需要知道更多,更重要的信息。
大唐的国祚,究竟有多少年?
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朕这一生,是否做错过什么,又有什么是可以弥补的?
当然,他还想知道,后世之人,究竟是如何评价他这个皇帝的。
李世民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天幕的出现,带来了太多的未知和变数,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瞬间,这位大唐帝国的开创者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整个沉寂的朝堂,随着他的一道道命令,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一场席卷大唐高层的风暴,己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