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第2页)

 “王景弘!” 

 “下官在!” 

 “你统领港口留守将士,一旦发现敌军主力回撤,全力追击,死死咬住他们的尾巴,绝不能让他们有一兵一卒顺利回援!” 

 “末将遵命!” 

 …… 

 会议结束,大家各自散去准备。_e¨z·暁-税*王\ ¨埂`欣~蕞!全_ 

 朱真留了下来,他看着郑和,神情有些复杂道: 

 “看了这么久的天幕,没想到还能在上面听到自己的名字。” 

 “说来我朱真,还是沾了总帅您的光啊……” 

 郑和却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 

 “皆是陛下天威,亦是陛下对下官的信重。若无陛下,何来我等?我们能做的,唯有替陛下办好差事,扬我大明国威于西海。” 

 他的语气谦逊而真诚,没有半分矫饰。 

 朱真闻言,心中更是敬佩。 

 但他还是忍不住提醒道: 

 “总帅,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被天幕提起。” 

 “毕竟这天幕可不止后世之人能看见,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贩夫走卒都能看见。” 

 “总帅忘了?之前洪武爷和陛下,还打赏过后世那小子呢……” 

 这句话像是炸雷,突然提醒了郑和。 

 他猛然抬头,瞳孔骤然收缩! 

 对啊! 

 他怎么忘了,远在顺天府的陛下,也能看到天幕! 

 陛下从天幕中,得知他们此次出航会遇到波折,心中恐会担忧。 

 为了让陛下安心,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才行…… 

 可自己远在千里之外,又如何能传信,让陛下及时知晓呢? 

 听到天幕中传来苏铭的声音,郑和突然抬头。 

 思索片刻后,他心中很快有了决断。 

 …… 

 牛首山。 

 苏铭站在郑和的雕像前,缓缓道: 

 “郑和下西洋,不仅在当时建立了以大明为核心的朝贡体系,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与技术交流。” 

 “首到今天,郑和的印记,依旧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生活中。” 

 “南京,有他当年的府邸‘马府街’;北京有‘三宝胡同’;在遥远的南沙群岛还有‘郑和群礁’。” 

 “在福建泉州,有他为祈求海事顺利而修缮的‘郑和堤’,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至今仍有许多‘三宝公庙’、‘三宝街’,被当地华人世代祭拜。” 

 苏铭望向远方,继续道: 

 “不仅如此,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远洋航海训练舰,被命名为‘郑和号’!” 

 “而每年的7月11日,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日子,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 

 【还有这个说法?】 

 【这不至于不知道吧?】 

 【我知道!每年这个时候,全国所有船只鸣笛并挂彩旗,就是为了纪念郑和第一次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