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警惕军国主义
熏香袅袅,丝竹悦耳。
一群腰系玉带的年轻郎君,正神态悠闲地观赏天幕。
其中一位,在听到那句“历史属于人民”时,不由得轻笑一声:
“人民?”
“何为人民?是田间荷锄的农夫,还是市井引车卖浆的走卒?”
“史书,自当由史官秉笔首书,载帝王之功过,录将相之得失,何曾听闻是为那些黔首所书?”
他的话引来一片附和。
在他们看来,历史是精英的家谱,是王朝的兴衰镜鉴,是士大夫阶层用以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工具。
寻常百姓何德何能,能被记录于史书当中。
天幕上的说法,当真是闻所未闻。
“崔兄此言甚是……”
几人觥筹交错,又开始侃侃而谈。
不远处,一名郎君沉默不语。
他觉得这话说的不全对。
《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曾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荀子主张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秦因暴政失民,故而二世而亡,汉因与民休息而兴,足见黔首在历史中的作用。
只不过在他看来,人民是历史的一部分。
若说历史属于人民,那未免有些太绝对了。
……
天幕上,出现了一份泛黄的文件。
上面的文字是竖版,从右到左内容依次为:
劝告书。
百万日军己席卷江南,南京城处于包围之中,由战局大势观之,今后交战有百害而无一利。!看_书^屋~ \已¢发/布+醉_新?章-結.唯江宁之地乃中部古城、民国首都,明孝陵、中山陵等古迹名胜猬集,颇具东亚文化精髓之感。日军对抵抗者虽极为峻烈而弗宽恕,然于无辜民众及无敌意之中国军队,则以宽大处之,不加侵害;至于东亚文化,犹存保护之热心。贵军苟欲继续交战,南京则必难免于战祸,是使千载文化尽为灰烬,十年经营终成泡沫。故本司令官代表日军奉劝贵军,当和平开放南京城,然后按以下办法处置。
昭和十二年十二月。
大日本陆军总司令官松井石根。
【笑死,小日本也知道民众无辜?也知道不加侵害?】
【别说,这劝降书看着还挺唬人,不知道的老百姓还真以为他小日本是什么良善之辈呢。】
【虚伪!】
【我记得唐生智当时还回了封信,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下一个陈列台上,全是南京保卫战期间,各路阵地的守军,与日军对战的照片。
有紫金山上的碉堡和弹药掩蔽所,雨花台阵地上守军的斗笠和机枪,以及日军进攻中华门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