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2页)
“各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拉贝先生的日记,没有马吉牧师冒死拍摄的影片,没有这些国际友人的记录、奔走与抗议……”
“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很可能会随着一场冲天大火,或者侵略者飞机的无情轰炸,被彻底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有了这些不容辩驳的铁证,侵略者的谎言才会被一次又一次地戳穿!历史的真相,才得以昭告天下!”
……
战国末年。`卡^卡+晓-说-蛧· ~勉_费\岳′犊′
一位须发半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端坐于堂上。
堂下,数十名弟子盘膝而坐,神色各异地望着天幕。
天幕上的血腥画面,吸引了这些士子们的注意,起初他们为后世黔首的遭遇感到痛心和无力。
可现在却因苏铭叙述的“人道救援”,感到困惑和迷茫。
终于,一名眼神锐利、气质沉稳的青年站了起来。
他先是恭敬地向老者行了一礼,而后才开口,声音清朗,带着一丝不解。
“老师,《左传》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言乃先贤警世之语,弟子一首深以为然。”
“天幕上那日寇,其行径残暴,实乃蛮夷,正印证了此言不虚。”
“可……”青年话锋一转,指向天幕上拉贝先生的雕像,“那些舍生忘死,庇护我数十万军民的,同样是异族。他们又是何故?难道仅仅是为了行善?这世间,当真有不图回报之义举?”
“若说日寇之恶,乃‘其心必异’之证,那异族之善,又该如何解释?”
“难道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传世之言,是错的?”
青年的问题,也是在场所有弟子的困惑。
明明都是异族,但一方在迫害屠杀,另一方却主动援助。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事,己经超出了他们固有的认知。
一时间,堂内议论纷纷。
老者等待片刻后,缓缓开口:
“《左传》此言并无错处。”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青年更是错愕,老师这是何意?
只听老者继续说道:“国之相争,利字当头。邦域不同,风俗相异,所思所想自然不同,故曰‘其心必异’。此为世之常态,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