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怎么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苏铭绕过兜率殿,宏伟的大雁塔终于完整地出现在了镜头之中。¢薪+完_夲!鉮?占+ ~首·发·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最终的目的地,大雁塔。” 

 “关于大雁塔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叫‘雁塔坠雁’。” 

 “说是很久以前,在摩揭陀国有一座寺庙,里面的和尚都是信奉小乘佛教的。小乘佛教允许吃‘三净肉’,也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的肉。” 

 “有一天,到了饭点,伙房却没东西了。一个和尚出去化缘,转了半天也没要到一口吃的。他回来时,正巧看到天上飞过一群大雁,就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今天我们大家都没饭吃,菩萨难道不知道吗?’” 

 “话音刚落,领头的那只大雁,竟然折断翅膀,从空中一头栽了下来,死在了他们面前。” 

 “寺中的僧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悲伤不己,认为这是佛祖在用这种方式点化他们。于是,他们就在大雁坠落的地方建起高塔,从此不再食肉,并且改信了更强调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教。” 

 “玄奘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建造大雁塔时,便沿用了这个名字。” 

 【玄奘法师夹带私货是吧?】 

 【这不明摆着吗?他自己就是大乘佛教的坚定信徒,这个故事很明显就是在讽刺和批评小乘佛教只顾自己修行,渡己不渡人。】 

 【叫这个名字的说法有很多,还有说是他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得一大雁引饮,才找到水源,得以还生,为了报恩回来建造这塔。】 

 【我知道西安还有个小雁塔。】 

 【是的,因为外形和大雁塔很像,所以有这个名字。但名气没有大雁塔大。】 

 苏铭笑了笑,开始绕着塔身行走,边走边说: 

 “大唐永徽三年,玄奘法师担心从西天取回的佛经会散佚,便上书李治,请求修建一座石塔来保存这些经卷。但因为当时的技术和物料问题,最终改为了砖塔。” 

 “最初的大雁塔,其实只有五层,高一百八十尺,是玄奘法师亲自监督,仿照印度佛陀伽耶的样式建造的。¢白¢马,书′院? ,追·蕞·辛?蟑+结′” 

 “后来又加盖到了九层。” 

 “武则天时期,更是加高到了十层,打破了佛塔层数为奇数的惯例。” 

 “到了五代后唐,又恢复成了七层。”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其实是明朝万历年间最后一次修缮的结果。当时的人们在原有的塔身外面,又砌上了一层厚达六十厘米的包砖,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总高64.5米的七层宝塔。” 

 苏铭的脚步停在了一侧。 

 “不过,这座千年古塔,在上个世纪也遇到了大麻烦。”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们就发现,大雁塔的塔身在不断下沉和倾斜。到1992年,塔体累计下沉了585毫米,而塔身的倾斜度,达到了1005毫米。” 

 “倾斜的原因很复杂,有塔身材料自然老化、地基处理不当等因素,但最核心的原因,是六十年代以来,西安市为了发展,对地下水进行了超量的开采,导致了整个地面的大范围不均匀沉降。” 

 “好在,随着我们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地下水位的回升,大雁塔的倾斜正在被修正。” 

 苏铭的声调中带着一丝调侃: 

 “目前大雁塔正在以每年大约一毫米的速度,自己慢慢‘正’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