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怎么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第2页)
“虽然有专家预计,它可能需要一千年才能彻底回正。”
【好家伙,我是等不到了。】
【其实也还好,比萨斜塔比大雁塔斜多了,也没怎么样。】
【没感觉斜啊……】
【就斜了一度,肉眼基本看不出来,比萨斜塔可是斜了五度,所以很明显。】
苏铭到了大雁塔的南侧,停下脚步,抬手指了指前方。
“家人们,看这里。”
镜头推进,两个高大的黑色石碑出现在画面中,被嵌在墙体内,外面有护栏围挡,显得庄重而肃穆。!x!i?a/n-y.u′k~s¢w¢.¢c!o~m′
碑石上方七佛浮雕造像,中部有双龙戏珠纹饰,下方乐舞天人线刻图案,碑侧雕刻缠枝蔓草纹样。
两碑自建成起便嵌于塔壁龛内,历经千年风霜,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楷书瘦劲遒丽,笔法外拓而结构舒展。
“这两块碑,全称叫《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合在一起,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二圣三绝碑’。”
【褚遂良啊……】
【大胆!竟然不先说二圣!】
【哪个二圣?迎回二圣的二圣吗?】
【哈哈哈!不是宋朝的二圣,是唐朝的二圣!】
苏铭面对着石碑,开始解释。
“所谓‘二圣’,指的是唐代的两位皇帝。”
“写序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写记文的,是唐高宗李治。”
“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归来,翻译了大量的佛经,李世民对此十分重视,亲自为这些译经撰写了一篇总序,也就是《大唐三藏圣教序》,来褒奖玄奘的功绩。”
“几年后,太子李治也写了一篇《述圣记》,来追述他父亲的功德。”
“后来,这两篇文章被一并刻在了石碑上,就立在这里。因为是两位皇帝,也就是两位圣人所写,所以被称为‘二圣’。”
“那么,‘三绝’又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文章,文采飞扬,气度恢弘,堪称一绝。”
“第二绝,是唐高宗李治的记文,同样也是一篇佳作。”
“而这第三绝,也是最重要的一绝,便是将这两篇千古雄文书写下来的人,和他的书法。”
镜头继续放大,给石碑上字迹来个特写。
“书写这两块碑文的,是初唐西大书法家之一,也是唐太宗的托孤重臣,褚遂良。”
【褚遂良!我知道他!雁塔圣教序就是他的代表作!】
【书法家?我怎么没觉得这字有多好看呢?】
【开玩笑,初唐西大楷书家之一,独创“瘦劲飘逸”新风,你觉得不好看是你欣赏不来!】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苏铭看着石碑上“融欧之险峻、虞之温润”的楷书,有感而发道:
“褚遂良这个人,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令人唏嘘。”
“他出身名门,学识渊博,书法更是冠绝一时,深受李世民的器重。李世民晚年就曾说过,他死后,有褚遂良在,自己就放心了。”
“他不光是书法写得好,人也很有风骨。他当时还兼任史官,有一次,李世民就问他,‘你记我言行,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
“意思就是,我平时做的那些事,你是不是都记下来了?要是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你是不是也记下来了?”
“褚遂良的回答很首接:‘据事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