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第2页)

 “李隆基一听转头去问李林甫,确有此事吗?” 

 “李林甫却在这时回答,臣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了,但华山可是陛下的本命山啊!是王气所在,在这里动土,那不是要断我大唐的龙脉,损您的龙体吗!所以臣才不敢上报啊!” 

 话音刚落,弹幕瞬间炸锅。 

 【卧槽!阴险!太阴险了!】 

 【果然有些本领。~6/吆¢墈,书_蛧- ′庚`歆,嶵~哙¨】 

 【这就是信息差最恐怖的地方。】 

 【惨了,我跟李适之也是一样的想法。】 

 【像极了很多在公司上班的打工狗了。】 

 【李林甫不错了,没诬陷他造反,毕竟也是前朝太子。】 

 【学废了学废了,回去就用在我那傻逼同事身上。】 

 【???????】 

 【斗争高手,但治理国家要完蛋。】 

 【是啊,年轻的李隆基,绝对不会放任这种小人在朝堂上的,太可惜了。】 

 就在弹幕疯狂声讨李林甫时,苏铭却话锋一转。 

 “家人们,先别急着骂。” 

 “李林甫肯定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他却并非大家猜想一般,是个完全不作为的庸庸碌碌之辈。” 

 “相反,他在担任宰相的十六年里,推行了三项重要的改革,深刻地影响了唐朝的国运。” 

 苏铭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均田制改革。他重新修订并颁布了均田令,稳定了因人口增长而濒临崩溃的均田制,提升了户税和地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为天宝年间的繁荣打下了经济基础。” 

 “第二,修订律令格式。他主持修订了唐朝的法律文件,最终形成了《唐六典》和《开元新格》,并且还编写了一本名为《律书事要》的行政指南,统一了行政规范,大大提高了司法效率。根据史料记载,在他修订法律后,全国的死刑犯数量显著下降,开元二十五年更是只有五十八人。”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发展募兵制。继前任宰相张说将中央禁军改为募兵后,李林甫正式下令,将边疆地区的府兵,也全面改为长期驻扎的职业军人,也就是募兵。” 

 “同时,他还下令内地州县收缴兵器,百姓不得私藏。这样一来,内地的百姓就不用再承担沉重的兵役负担,可以安心生产。而边疆的防务,则交给了更加专业,战斗力也更强的职业军队。” 

 【均田制这东西还能用?这玩意儿可是导致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