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第3页)
【但是那个时候,又有什么更好的制度来代替呢?能发觉弊端并优化修订,己经算不错的了。】
【李林甫提升户税和地税,就是唐德宗实行的“两税法”的前身,两税法最终取代了均田制。】
【人不要二极管,能做十多年的宰相,他李林甫肯定是有点能耐的。】
【不好!节度使!】
【丸辣,土兵没了荣誉和感情,只认钱那就是有奶就是娘,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遍地玄武门继承法,搞得到宋代首接矫枉过正了。】
【原来的府兵制需要从各地征兵,一来一回就是数十年不得回家,谁都逃不掉。】
【藩镇割据,启动!】
【李林甫后来彻底毁了“出将入相”制度,为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李林甫是有真本事的,连骄横的安禄山都怕他,但是此人有才无德,这种人才容易坏大事。】
苏铭看到了这些吐槽募兵制的弹幕,郑重地点了点头。
“没错,募兵制的全面推行,与另一个制度紧密相连,那就是——节度使。”
“虽然在后世看来,节度使制度有着巨大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但在当时,这项改革确实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压力,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李林甫的这几项改革,展现了出色的行政才干和制度创新能力,为天宝年间的社会安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知道,唐玄宗执政前期,宰相更换得非常频繁,平均三年就换一个。而李林甫,却在这个位置上,稳稳当当地干了十六年。”
苏铭话锋一转:
“但是有能力的坏人,造成的破坏更为巨大。”
“李林甫就属于这种人。”
“他有才能,却不一心为国家社稷,断绝了人才上升的途径,导致后来唐朝在面对一系列变故时,昏招频出。”
“但到了今天,我们依旧不能把安史之乱这口大锅,扣在他一个人身上。”
“因为他的权利,说到底还是李隆基这个皇帝赋予的。”
【上其是大过,李相从之噫。】
【一言堂,皇帝不是罪人,其谁罪也。】
【还是三郎的锅,他执政三十年,早就累了,想玩,想放松,想玩儿子媳妇,这才放任李林甫和杨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