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灵活的胖子(第3页)

 【李隆基真是一言难尽。】 

 【只要不死,总会出头。这话用在安禄山身上太贴切了。】 

 “没错。”苏铭点头,“这点挫折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很快就在张守圭帐下立下新功,官复原职,甚至升得更快了。张守圭后来因为行贿被贬,安禄山立刻重金贿赂新的河北采访使张利贞,这张利贞收了钱,回长安就在李隆基面前把他夸上了天。” 

 “就这样,安禄山从一个边疆小将,一路做到了平卢节度使,后来又兼任范阳节度使。他一边用各种手段表演,巩固李隆基对他的信任,一边又卑躬屈膝地讨好李林甫。” 

 “李林甫是什么人?他当然看不上安禄山这种粗鄙的胡人。但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打压那些可能‘出将入相’的边疆大将,反而提出了一个策略:重用胡人当节度使。” 

 “因为在他看来,胡人出身低微,没有家族根基,在朝中没有号召力,根本不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安禄山就成了他扶持的最佳人选。” 

 【我靠,李林甫养蛊反噬了?】 

 【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安禄山怕他怕得要死。李林甫一死,杨国忠那个草包根本压不住他。】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太平广记》中确实有一则小故事。” 

 “说安禄山和自己的谋士说,为什么我见到陛下都不感到恐惧,为什么见到了李林甫反而胆战心惊呢?” 

 “当然这个小故事是后人编撰的,但却反映出,安禄山尽管备受宠信,但政治能力和手段都远不及李林甫。” 

 “李林甫病死后,杨国忠上位。杨国忠为了打压安禄山,一边扶持胡人将领哥舒翰来对抗安禄山,一边天天在李隆基耳边吹风,说安禄山要造反。” 

 “杨国忠想借皇帝的手,除掉安禄山这个心腹大患。”“但他没想到,这回行不通了。” 

 “网上有句流行语说,当所有人都说你要造反的时候,你最好真的要造反。” 

 “安禄山没有听过这句话,但他完完全全地践行了这句话。” 

 苏铭叹了口气,缓缓道: 

 “天宝十西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正式起兵,他打出的旗号,是奉唐玄宗旨意,讨伐国贼杨国忠。” 

 “一场席卷整个大唐,几乎将这个辉煌王朝彻底撕碎的浩劫,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