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令君能否收小女为徒(第2页)

 说着说着,眼泪都落下来了。 

 荀彧一怔。虽知曹操是性情中人,但为了让荀彧收曹禧为徒,这样的真情流露,还有那份殷切,实在让荀彧无法拒绝。 

 “司空不弃,臣愿意教导小娘子。”荀彧终是松了这个口。 

 “多谢令君。”曹操得荀彧松口,自是不再犹豫,在第一时间谢之,谢得荀彧想反悔都绝无可能。 

 荀彧垂下眼眸,收曹禧为徒,郭嘉收得,他也并非不能。只是希望曹禧…… 

 曹操留下荀彧,为的是荀彧能够愿意收下曹禧为徒。 

 待荀彧一走,里间的郭嘉走来,感慨的道:“主公为小娘子谋划甚多。” 

 “不谋不成。这孩子胆子太大了,无法无天。将来不定还能干出什么事。得罪世家贵族太多,得寻几个世家贵族护住她,令君是最好的人选。”算计,曹操对荀彧是有算计不假,颍川世族,荀家是块招牌。 

 因荀彧之故,曹操得了不少人才,现在,曹禧的处境,她干的事太惹眼了,不得不郑重以待,曹操须为她准备护身的人。′?齐`盛@*小?:*说d网1x ???最_新3?÷章?:?节)¢2更°>(新!快¥. 

 只有曹操一个人还不够,多备几个才是。 

 曹操的盘算不瞒郭嘉,郭嘉一笑道:“以小娘子的聪慧,定能明白,对付世家贵族,要压要打,也要用。” 

 不打压世家贵族豪强,怕是整个天下会乱成一团。 

 打压了,能够让这个天下的百姓稍缓回一口气,后续如何行事,慢慢来,不急一时把所有的计划捅出来。 

 但,曹禧如今做的,是和曹操一样的事。 

 “哈哈……所以,我给她一个最好的理由,最好的机会。”荀彧于曹操是惊喜,于曹禧同样也是。 

 等曹禧听说,曹操竟然为她争取到荀彧答应收她为徒。 

 曹禧惊喜的跳了起来,眼睛闪闪发光的追问:“阿爹您太厉害了,您是怎么做到的?” 

 荀彧何许人也,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世间多少文人士子的偶像,又是多少人的标杆所在,他这样的人,虽为曹操所用,他忠的一首是汉室。 

 他不会愿意掺和进去曹操的家事。如曹丕和曹植之间,明摆了曹操有意挑起他们兄弟相争,好让他看看,他的儿子们到底是什么样儿。 

 荀彧不参与,郭嘉也从不过问。 

 儿子们的先生,曹操请的都是什么人,自不必再说。 

 却是为曹禧第一个请了郭嘉,接着是荀彧。 

 这事儿,无论是曹操的哪一个儿子,都不可能不嫉妒。 

 曹禧不能说不对荀彧垂涎三尺,希望能够得到那位的教导,却也心知肚明,难! 

 因而曹禧都不指望,竟然让曹操亲自出面达成了,曹禧但凡想到曹操这份用心,高兴的扑过去抱住曹操的胳膊道:“阿爹,阿爹,太谢谢您了。阿爹您太好了。” 

 “哈哈哈。”曹操见曹禧的欢喜,再听她一声声的阿爹您真好,心中喜意更是藏不住,都由笑声流露出来。 

 高兴,曹操拉住曹禧道:“荀令君都为你谋得了,你须好好用。” 

 啧,老狐狸! 

 曹禧正为此事高兴,脑子何尝不是在飞转,思量荀彧这位先生怎么用才好。 

 思量归思量,随曹操提醒,曹禧倒是不急的道:“莫要急,太急了吃相太难看。” 

 吃相太难看不好!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曹禧继续再补充。人都答应教曹禧了,感情这东西,慢慢培养,君子对自己有高标准,高要求,巧了,曹禧也是有要求的人,也喜欢君子。 

 曹操知,曹禧懂了他何意。 

 行,明白就好。 

 “好好学。”曹操叮嘱曹禧一句,生怕曹禧敷衍了! 

 曹禧重重点头,“好!” 

 等许都上下传遍,好样的,荀彧竟然收曹禧为徒了! 

 此事一经传出,多少人傻了眼。 

 “怎么会,一个小女郎,怎么能入荀令君的眼。” 

 荀氏,颍川荀氏,这是一块多大的招牌,荀家的人里,一个荀彧,还有一个荀攸,都是数一数二的能人。那样的人,怎么会愿意收曹禧一个女郎为徒。 

 徒,这是名分之事,收徒并非小事。 

 外人不可置信,曹丕一众兄弟也首接愣住,同样难以相信,荀彧会愿意收曹禧为徒。 

 他们这些儿子,当年,哪怕是当年曹昂,曹操亦无意让荀彧收为徒弟。 

 曹操亲自出面和荀彧所请,希望荀彧能够收曹禧为徒。 

 依荀彧和曹操之间的情分,纵然他们相互间或许有些应对不同,政策不同,想法不同,然他们曾经相互扶持,如果曹操开口,有些事,纵非荀彧所愿,荀彧也不会拒绝。 

 妒忌啊,很难不让人妒忌。 

 然而再嫉妒亦无法,曹操要宠谁不宠谁,不是他们哪一个能够左右的,更不是他们能够争得来。 

 曹禧,得亏她不是郎君,否则曹家的兄弟们,个个都要寝食难安。 

 在荀家,一个削瘦也略显沉稳,不失风雅的郎君和荀彧年纪相差不多,此乃荀彧的子侄荀攸,荀攸虽是小辈,大了荀彧六岁。 

 “叔叔为何?”荀攸岂不知荀彧是不愿意掺和进去曹操的家事,正因为不想参与,这些年荀彧是跟曹家的所有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能不和他们有往来,便不与他们有往来。 

 可这一次,荀彧破例。 

 “司空所请,不能推辞。”曹操再三请之,荀彧确实无法推辞,只能答应下。 

 “况且,建学校,办义诊,创书楼,凭这三件事,她这样的弟子,我收下亦无不可。”荀彧论及曹禧所为,这些事荀彧记得牢牢的。意义之大,他不是那目光短浅的人,自知是利于天下,利于万民。 

 荀攸长长一叹,“然有损大多人的利益,司空分明是有意借叔叔的手,保护小娘子。” 

 这点算计,不用曹操出声,人尽皆知。 

 知,当以如何? 

 谁料荀彧转过头不以为然的往前走,走向其中书架,取过其中的一本书,是印刷成册的书,比之竹简,好与坏,心知肚明。 

 “这样的书,阅之甚喜。”荀彧仅此一句,却算是告诉荀攸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