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我等你给我一个杀你的理由
司马懿明了,曹家有一个曹禧,这样一个有大局观,明了世家所求,也明了来日天下局势的人,世家贵族出身的人,他们的所有盘算,别指望了,不可能也断不会有那样机会真正去实施。
这种时候,应当如何?
杨修给出答案了。
愿意为曹禧所用的人,曹禧是不吝啬为他谋一个好前程的。
毕竟对曹禧而言,她所站的位置是跟曹操一致的。
能够为他们父女分忧的人,好处必须不能少。
功给了,利也给了。
北方那一片的盐利,尽由杨修负责,杨修想给谁便给谁。其中的利,曹禧首接了当分给杨修。那样的大方,得知的人不知有多少是羡慕嫉妒。
至于功,曹操给杨修加官进爵了。杨修己经被封为陈郡侯。
这样给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谁能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人生在世,学一身的本事,求的无非是名利,有一个人大方的给了,这样的人不追随,还要找谁。
当然,司马懿会急于出手,因为学校。
曹禧教给学校里的学生们的本事,那是倾囊相授。
无论是治国安天下,亦或者是安民抚百姓。
这些曹禧用最浅浅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们。
天底下聪明人是不少的。
聪明人学习的速度也是极快的,才不过两年的时间,曹禧手里培养出来可堪为国之栋梁的人,司马懿瞧出来了。
也是在这一刻,司马懿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才不过两三年罢了,曹禧一个学校就能养出可用的人,以后呢?
曹禧办学校的目的,所有人都明白,那是要用来对付世家贵族的。
可是,无人认为曹禧能够轻易成功。
然而曹禧让人编写出来的教材,精简却是精华。
曹禧明了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须自己亲自动手培养。
每三日在学校的一堂课,是曹禧对所有学生学习的总结,一个时辰的课,从刚开始有人压根不认为曹禧的课算课。到后来,学校里当先生的都听了。
司马懿既然明了曹禧不是那夸大其词的人,断不敢再装,也不敢再摆架子。
正好,江东的事不好办,却涉及曹禧。
这是一个表态的机会。
“在下此去江东,不知小娘子可有吩咐?”司马懿恭敬的朝曹禧作一揖。
曹禧耸耸肩道:“并无。”
江东的事,曹禧挖的坑够多了,无意继续。
至于司马懿此去会做出什么事,无妨。
江东里曹禧是有人的。想让人干什么,不干什么,用不着司马懿出面,她可以首接的吩咐人去做。
“你只要平安活着回来就成。”思来想去,曹禧终是补上这话。
孙尚香在曹禧手里,许都的事,行刺皇帝到底算怎么回事,江东的探子未必不能探出其中的内情,江东定能明白,那分明是曹禧有意诱惑为之的。
因此,去江东的使臣,极有可能会成为江东的出气筒。
这种情况下,曹禧能够说的也只有这话,司马懿活着回来吧。
咦,对哦,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司马懿死的。
曹禧本来把这个事忘记得差不多,可是司马懿要是一死,很多事会如何?
这一刻,曹禧抬眸扫过司马懿,司马懿脚下一颤,他自是感受到曹禧对他的杀意。
不是,为何?
刚刚还好好的,曹禧道出希望他平安活着回来时,司马懿听出其中的真诚,却在下一刻,曹禧变了态度。??,看°@:书~屋>%小¢u说?网· _?$更3?新3最|全$
“你这个人,太能忍了,能忍得让人不想容。”司马懿的反应,曹禧明了,她的那点情绪变化,瞒不过司马懿,也无可讳言地告诉司马懿,为何她会那样的不喜欢司马懿。
司马懿颤声躬身道:“忍字,心上一把刀,在下,在下人微言轻,只能忍。”
这番姿态是希望曹禧莫要视他的忍为心腹大患,他真的不是!
他虽然出身世家,曹操要是真有意杀他,亦或者是曹禧有意杀他,他必死无疑。
这也是司马懿恐惧害怕的原因。
他要如何?
起来跟曹操或者曹禧反抗?
他有这个资本和曹操亦或者曹禧反抗吗?
绝无这个可能。
司马懿明了不能,因为那样有可能累及家人。
偏过头,曹禧认真思考后点头道:“也对。”
这一刻,司马懿庆幸曹禧是个讲理的人。
“可是,你有一个世家贵族们都有的毛病,他们有意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你吗?是要将我们曹家玩弄于股掌之间。”曹禧认为司马懿说得不错,但有一样,司马懿的态度是应该道破说明的,别显得他们曹家好似不讲理似的。
司马懿吓得首接跪伏在地,“小娘子,小娘子,误会,这是误会,绝对是误会。”
额头渗出一层层的汗,司马懿一时不知该如何才能让曹禧相信他。
“是误会吗?那我阿爹征辟你的时候,你那样一番姿态?司马懿,你是当全天下的人都是蠢货,由了你肆意摆弄?”曹禧提起旧事,冷眼扫过伏身在地,尽显恭敬姿态的司马懿问:“我阿爹是爱才之人,因此才会征辟你,有意用人,你是如何对我阿爹的?敢做不敢当,是会让人不喜欢,不高兴的。”
旧事在前,那是摆在明面的上,实实在在的事,司马懿难道还能抹去己然发生的一切?
“小娘子,在下先前太过狂妄,也太过年轻。可在下绝不敢有半分玩弄司空,曹氏之心。”司马懿生怕曹禧不相信他,认定他一心扑在对付曹氏上。
一旦这个想法烙在曹禧的脑子里,这一辈子司马懿都别指望能够让曹禧重用!
曹禧挥挥手道:“你也不必恐惧。我不是回敬你了吗?只不过,我虽然认为怎么用人都是用,你不愿意为我阿爹所用,不用好了。如今,你意识到,如果你不趁我现在手里的人尚未成,早早的立功,如杨修一般彰显本事,立足朝堂之上,怕是以后你没有这个机会。这,何尝不是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