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六部尚书人选(第2页)
曹操本意如此,不定六部尚书的人选,是为了让人争。
效果,年前争过一轮了,而有人在曹禧被围攻的时候,好样的,这是首接干脆的借曹禧的势,把好些德行不当的人全部揪出来。
曹操当看到不少人都被一道被参了的时候,心情分外复杂。
荀彧提及时,曹操点了点头,视线落在百官之首,却是年纪最小的曹禧身上。
曹禧?
人选曹操不是有的吗?
随曹操的视线一落,下方的众臣也将视线落在曹禧身上。
这半大的孩子,竟然负责掌管执行整个大魏朝的大小事务的机构,曹操半点不担心曹禧出错?
第一日见曹禧身穿那合身的红色朝服站在百官之首时,很多人都缓不过来!
要不是不断的告诉自己,曹禧凭本事争的,真真切切的凭本事争的!
不要跟曹禧比!
想想自己虽然比曹禧活得长,他干的事有一桩比得上曹禧的吗?
既然自叹不如,曹禧站在百官之首,为尚书令,掌六部怎么不行了?
瞧瞧在曹禧之下的左右仆射,这两位都多大岁数了,都能当曹禧的祖父了,不是照样老实的立着,未曾流露出一星半点的不满。/%咸%(鱼[ˉ]看?书¥@ ·追?-+最@新!章′节2$
当不上尚书令的这些谋士,他们都不曾生出不满,何况作为年轻人,刚出头不久的人。
请每日上朝都重复一遍,曹禧是凭本事站在百官之首的!
心理建设好了,别说,心情是真的好多了。
可是,荀彧问起六部尚书的人选时,曹操第一时间看的是曹禧,什么意思?还要让曹禧拍定六部人选?
“吏部尚书何人?”在众人不断的在心里默念,不能,曹操不能这么干的时候,曹操的声音响起,曹禧答道:“崔琰。”
这下谁也无法镇定了,死死的盯向曹禧。
崔琰此人,他出任吏部尚书,必须合适的。这位既是出身名门,更是河北的名士。为人正首。
曹操偏头道:“得让我一个个问?”
刚当皇帝的曹操压根不改口称朕,也是认为那个必要。
他当了皇帝,怎么自在怎么来,除非危害家国,否则只不愿意自称为朕罢了,谁能挑曹操的毛病不成?
曹禧一口气上不来,干嘛啊?
不是早说好了,这个事大家一道商量?
“你举荐你的,至于合不合适,众卿都在,你只管说,我们会商量。”曹操能不知道曹禧的意思,别人能举荐,曹禧也是可以的,管别人怎么想,最后拍定也是曹操和众臣商量的。
曹禧一想也对,不过是出主意罢了,又不是马上定下,她举荐也是应该的。
“兵部尚书由夏侯中书令兼任,礼部尚书钟繇,刑部尚书刘晔,户部尚书曹纯,工部尚书刘馥,御史大夫程昱,御史中丞许攸。”剩下六部的人选,连御史台的人,曹禧尽说完了。
当听到程昱和许攸的名字时,好些人的嘴角止不住的抽抽,实在是不怪他们,这两位的嘴不是闹着玩,许攸当年更是没少骂曹操,翻起曹操的旧账更是半分不客气。
先前曹禧整治许攸的事,曹禧是忘记了吗?
“许攸是不是有什么不妥?”不成,许攸这个人要是都能够和程昱一起掌御史台,那还得了?
“有何不可?一个敢骂咱们大魏陛下的人,以后让他继续骂。为君不受谏言,诸位也可以一道挑毛病。”曹禧不加思索的道来,那分明巴不得有人能够多骂骂曹操的态度,引了多少人倒抽一口冷气。
不客气,太不客气了,当了曹操的面的!
曹操不由摸了摸鼻子,以掩饰尴尬,帮衬的道:“为君理当纳谏。朕若有做得不当之处,诸位当谏。”
便是认为曹禧所言在理,也认为自己应该受到监督。
啧啧啧,曹操不能说是完全不能纳谏的人,只是曹操偶尔也会一意孤行。
当臣子的,没有一个不希望能够碰上一个善纳谏言的君王,曹禧是给曹操上套子的,偏这个套曹操愿意戴上,让下方的臣子也还不怎么拿得准曹操行事的人,在这一刻像是有了方向。
曹操只要不说他不能接受别人的谏言,以后的事都好说。
曹禧,之前对曹禧心有芥蒂的人,这一刻对曹禧要求曹操纳谏,难免对曹禧生出不少好感。
曹操朝众人道:“诸位不妨说说,尚书令举荐的人选,可有异议?”
一个许攸有问题,其余的人。
荀彧第一个表示无异议,郭嘉也一样。贾诩和荀攸更不会有意见,曹禧举荐的人,其实十分公允的,都是一些有真本事的人。
既然如此,和他们相互心中认为合适的人选重合,他们自没有反对的道理。
“那便就此定下吧。”曹操一看没有人有意见,嘴角勾勒出一抹满意的笑容,顺势将事情拍定。
“迁都事宜奉孝安排。”顺便曹操也一提。
谁都清楚的知道,许都这个地方是不适合作为大一统的国都的,当年迎刘协来这儿,那是无奈之举,到现在,天下一统,迁都是必须的,不过是不确定是选洛阳或者长安罢了。
长安这个名字好,长治久安。
曹操是喜欢这个名字的,而且长安那儿,有曹禧在其中出力,比起洛阳的世家贵族对曹操有意见,长安那儿的人都让曹禧出手收拾过了。更有百姓作为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洛阳和长安,长安更合适。
“诺。”郭嘉出列答应下,一眼扫过曹禧,“烦请尚书令配合。”
要不是曹禧太小,曹操和丁皇后都不乐意她离开,怕是迁都的事由曹禧来安排。
下江东和去益州,是为了一统天下,除了曹禧外,再无比她更合适的人,一旦曹操和丁皇后有别的选择,都不会让曹禧离开他们。
曹禧朝郭嘉作一揖道:“当如是。”
郭嘉莞尔,曹禧有意思得很,曹操要将大权交到她手里,她知道要接过,因此坦然接受。
曹操把原本该由她来做的事交给别人来做,她也无所谓,坦然无比的接受。
小小年纪不骄不躁,更不让别人绑架,要行善,不行善,只在她自己,不因别人而轻易改变。郭嘉是越来越喜欢曹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