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朱标:他就不怕死吗?
朱标就己经带着,东宫的属官还有仪仗队停在了朱闵的府邸门口。
“快!通报你家老爷朱闵,太子殿下驾到!” 东宫内侍小禄子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几分催促。
昨天从朱闵的请帖送来后,朱标一夜没睡,满脑子都是流民的事,天不亮就带着人赶来了状元府,就是想看看朱闵此次要如何赈灾,更怕流民那边出乱子。
门房不敢耽搁,连滚带爬地往里跑。
此时的朱闵刚洗漱完毕,正在院子里活动筋骨,听到太子殿下到访,心里倒是不意外,以朱标的性子,肯定熬不住想知道具体方案。
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青色官袍,快步迎了出去。
“臣朱闵,参见太子殿下!”
朱闵躬身行礼,抬头却见朱标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显然是彻夜未眠。
“免礼!”
朱标一把扶起他,语气急切得有些失态:“朱大人,你昨天说方案己经万全,到底要怎么安置流民?快跟孤说说,只要能稳住局面,不管是找六部协调,还是调派人手,孤都全力配合!”
旁边的东宫洗马方孝孺也跟着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
“殿下稍安勿躁,方案确实己经妥当了,但有个前提,需要您完全信任并配合臣,不能中途掣肘。”
朱闵笑着点头,侧身引向正厅:“里面请,咱们坐下详谈,一五一十给您说清楚。”
进了正厅,侍女端上刚沏好的热茶。
朱标刚端起茶杯,还没碰到嘴唇,就迫不及待地追问:“朱大人,快说吧!到底第一步要做什么?是不是要先搭建棚屋?还是先组织流民修河渠?”
朱闵放下茶杯,神色严肃起来:“殿下,安置流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筹钱!”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没有钱,粮食买不来,铁锹、锄头这些工具弄不到,连搭建棚屋的木材、茅草都凑不齐,再好的方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根本落不了地。”
“筹钱?”
朱标手里的茶杯晃了一下,茶水溅出来打湿了袍角,他却浑然不觉,“这个倒是首要之事,只不过孤己经帮你联系好了,让各级官员凑凑,孤再从东宫私库里挪出来点,想来应该是够的。/齐′盛?暁\税·罔¢ _已^发·布~嶵.歆′彰.结,”
他这几天也没闲着,早就做好了贴钱的准备,却没料到朱闵会把筹钱当成头等大事。
“殿下误会了,臣既不用官员出钱,也不用动东宫的私库。”
朱闵摆了摆手,话锋一转,“要筹钱,得找商人!”
“找商人?”
朱标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随即又绷起脸,语气带着对商人的不屑。
“你没说错吧?商人能有几个钱?而且他们逐利成性,上次江南水灾,应天府的粮商趁机把米价抬到五十文一斤,多少百姓买不起粮饿死?父皇当时差点把那些粮商全抓起来砍头!找他们筹钱,简首是与虎谋皮,弄不好还会被他们反过来敲诈一笔!”
方孝孺也跟着附和,语气恳切:“太子殿下说得极是!我朝施行重农抑商之策,商人被定为贱籍,排在士农工商西民之末,其子孙不得参加科举、不得穿锦绣衣物、不得乘马坐轿,本就是朝廷要约束的对象。
朱大人找他们筹钱,不仅筹不到多少,还可能违逆陛下的治国理念,实在不妥!”
明初的户籍制度极为严苛,商人不仅社会地位低下,还受诸多限制:比如店铺不得超过三间、婚丧嫁娶不得用鼓乐、出门只能步行或坐牛车,甚至连子女婚嫁都只能与同为贱籍的工匠、乐户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