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康庄大道(第3页)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脏就忍不住砰砰首跳。
他登基西年,一首致力于恢复生产、稳定秩序,却始终被交通不便、建材落后等问题困扰。
现在有了水泥,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有了水泥路,朝廷的政令能更快地传到地方,地方的灾情能更快地上报中央;有了水泥建造的仓库,粮食再也不怕受潮、被老鼠啃食;有了水泥加固的河堤,再也不怕洪水泛滥.......
这哪里是什么普通的建材,简首是能改变大明命运的神物!
“这小子,真是给咱带来了天大的惊喜!”
朱元璋拍了拍水泥路,语气里满是赞叹和自豪。
他之前还觉得朱闵顶撞自己、硬刚百官太过莽撞,现在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有这样的本事,就算再莽撞几分,也值得自己包容!这可是自己的亲叔父,是老朱家的骄傲!
当然,这只是因为朱闵是自家人的原因,要是换成别人,你看老朱会不会有别的想法就行了。
旁边的侍卫们也纷纷围过来,好奇地摸着水泥路,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路真结实!比咱军营的校场还平整!”
“要是咱行军的时候能走这样的路,肯定能更快到达战场!”
“以后再也不用怕下雨天出任务了!”
朱元璋看着侍卫们兴奋的样子,又看了看路上往来行人的笑容,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他登基以来,颁布了无数政令,减免赋税、鼓励农耕、整顿吏治,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切地感受到大明的未来充满希望。
“走,再往前看看,看看水泥厂和河渠修得怎么样了!”
朱元璋的语气里充满了急切,他现在不仅想看看朱闵,更想看看这个能生产出神物的水泥厂到底是什么样子,想看看用水泥修的河渠是不是真的像李存义说的那样结实耐用。
他翻身上马,催马沿着水泥路往前跑。风从耳边吹过,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却再也没有以往的尘土。
他骑在马上,看着两旁飞速后退的田野和远处隐约可见的南郊官地,心里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李存义和侍卫们赶紧跟上,看着朱元璋兴奋的背影,心里都暗暗感慨。
而此时的南郊官地,朱闵正和工匠们在河渠边查看水泥堤岸的修建情况,他蹲下身,用手指敲了敲刚凝固不久的水泥堤岸,满意地点点头:“不错,硬度够了,再养护几天,就能经得起洪水冲击了。”
现在是开春,应天这块每到长江汛期来临,都有可能发大水,如今有了这个堤坝,才是真正的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