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洪武盛世的蓝图
像老朱这种大老粗,就连汤汁都猛猛的干了三大碗,那看的朱闵叫一个目瞪口呆。¨x^i¢a!o~s^h\u/o_c-h+i·..c\o\m^
随着火锅被三人吃完后,朱元璋放下碗筷,拍了拍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满是满足:“痛快!这顿饭吃得比御膳房的宴席还舒坦!”
“陛下要是爱吃,以后常来便是。”
朱闵收拾着碗筷,语气自然,“我这儿别的没有,吃食还是管够的。”
他现在对朱元璋的态度也轻松了不少,没了之前的拘谨和刻意作死的念头,现在连臣都懒得称呼了,而老朱显然也对这样的相处模式很是喜欢。
朱标笑着附和:“是啊父皇!叔公做的早餐那也叫一绝,在别的地方根本就吃不到的,明天儿臣让侍卫给您送到宫里去!”
他现在对朱闵的厨艺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佩服不行啊,这些吃食看起来也没有多豪华,就是好吃的不行,这可能就是大道至简吧。
“好!那咱可就等着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不说吃食了,叔父快带咱去看看你说的工业区,咱倒要瞧瞧,这能养活上万人的厂房,到底长啥样!”
他早就对工业区的规划好奇不己,吃完饭更是迫不及待想实地看看。
朱闵点点头,拿起挂在墙上的草帽戴在头上:“陛下跟我来,工业区离这儿不远,步行一刻钟就到。”
说着便率先走出竹棚,朱标和朱元璋紧随其后,两个贴身侍卫远远跟在后面,确保皇帝的安全却又不打扰三人的交流。
刚走出竹棚,正午的阳光便洒了下来,带着春末的暖意。
官地内一派繁忙景象,水泥路上,工匠们推着独轮车运送石料,车辙在平整的路面上留下浅浅的痕迹;草棚区旁,妇女们正晾晒着刚浆洗好的衣物,五颜六色的布料在阳光下格外鲜艳;临时学堂的方向传来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稚嫩的嗓音透着朝气。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依旧满是感慨,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朱闵的付出。
“叔父,这官地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搜.餿′暁^税′罔^ +更¨歆?罪¨快?”
朱元璋忍不住开口,语气里满是赞叹,“要是全国的流民都能像这儿一样安置妥当,大明何愁不安定?”
“这只是开始。”
朱闵头也不回地说道,“等工业区建好了,流民们有了长久的营生,卫星城才算真正立住脚。到时候,这里不仅是流民的安身之所,还会成为应天城外最热闹的城镇。”
说话间,三人己经走到了工业区的边缘,眼前的景象与其他区域截然不同,大片土地被平整过,用白石灰画着清晰的线条,划分出一个个规整的地块,每个地块的中央都浇筑着厚厚的水泥地基,像一块块巨大的灰色石板,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十几名工匠正拿着抹子,在地基边缘涂抹水泥,确保地基平整光滑,旁边堆放着大量的青砖和木材,都是从应天城运来的建材,码放得整整齐齐。
“陛下您看,这就是纺织厂的地基。”
朱闵指着最靠近路边的一块地基,语气带着几分自豪,“这块地基长五十丈、宽三十丈,能建三座厂房,每座厂房能容纳五百台纺车,雇佣几千名工人。
地基用了足足二十石水泥,混合碎石头浇筑,厚度有三尺,就算再重的机器放上去,也绝不会塌陷。”
朱元璋走上前,蹲下身,伸出手摸了摸水泥地基,表面光滑细腻,质地坚硬无比,指甲划上去连一道白痕都没有,他用拳头敲了敲,发出 “咚咚” 的沉闷声响,比宫里的金砖还要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