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洪武盛世的蓝图(第2页)

 “好家伙!这地基真够扎实的!” 

 朱元璋忍不住赞叹,“以前建皇宫的地基,也只是用青砖垒砌,再灌上石灰浆,哪有这么硬实?用这水泥建地基,就算遇到地震也不怕吧?” 

 “陛下说得没错。” 

 朱闵点点头,解释道,“水泥凝固后,硬度堪比岩石,而且防水防潮,用它建地基,不仅结实耐用,还能延长厂房的使用寿命。这也是先建地基的原因,地基扎实了,上面的厂房才能稳固。” 

 他顿了顿,又指向旁边的地块:“那边是手工作坊的地基,规划了木器坊、铁匠铺和制鞋坊。?微¢趣?晓*税+网? ?庚¢芯`醉~快/木器坊做家具、农具,铁匠铺打菜刀、镰刀,制鞋坊做布鞋、草鞋,都是百姓日常用得到的东西,不愁销路。 

 这些作坊的地基比纺织厂小一些,每座长二十丈、宽十五丈,用不了多少水泥就能建好。” 

 朱元璋站起身,顺着朱闵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十几块地基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中间预留出宽两丈的道路,显然是经过精心规划的。 

 “叔父打算先建哪几座厂房?” 

 朱元璋问道,眼神里满是期待,他最关心的是,这些厂房什么时候能投产,什么时候能给流民带来长久的营生。 

 “先建纺织厂和木器坊。” 朱闵语气笃定,“这两个作坊技术门槛低,容易上手。纺织厂用的纺车,我己经改良过了,比普通纺车效率高两倍,流民妇女学个三五天就能熟练操作; 

 木器坊用的刨子、锯子,都是常见的工具,青壮流民大多会点木工活,稍微培训一下就能上岗。” 

 他走到一块地基旁,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纺车的草图:“陛下您看,这是改良后的纺车,增加了一个踏板,脚踩踏板带动纺轮转动,双手可以专注于纺纱,比用手转动纺轮快多了。我己经让工匠做了十台样品,等厂房建好就能投入使用。” 

 朱元璋蹲下身,看着地上的草图,越看越觉得精妙:“这法子好!以前的纺车全靠手转,一天也纺不了多少纱,改良后效率能翻倍,纺织厂的产量肯定低不了!” 

 “不仅效率高,质量也有保证。” 

 朱闵继续说道,“我还改良了织布机,织出来的布更紧密、更厚实,比市面上的粗麻布质量好得多。到时候,咱们的布可以卖给商人,销往大明各个城市,甚至可以卖到江南、北平去,把百姓穿衣的价格给真正的打下来。” 

 他给朱元璋算了一笔账:“以我料想,一座纺织厂一天就能赚两千两,一个月就是六万两!三座纺织厂一个月就能赚十八万两,一年就是两百多万两!” 

 “两百多万两?!” 

 朱元璋眼睛瞬间亮了,声音都提高了几分,“这么多?!叔父,你没算错吧?” 

 他实在不敢相信,一个纺织厂居然能赚这么多钱,比好多县城的全年税收还高。 

 “我没算错。” 

 朱闵笑着点头,“而且这只是纺织厂的利润,还有木器坊、铁匠铺和制鞋坊呢,整个工业区一个月能赚钱我自己都算不出来! 

 但可以想的是,这些钱一部分用来给工人发工钱,一部分用来扩大生产,剩下的上交朝廷,既能养活流民,又能给国家增加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 

 朱元璋听得心潮澎湃,之前因朝堂纷争产生的烦躁彻底烟消云散。 

 他看着眼前平整的水泥地基,想象着厂房建好后日夜运转的景象,想象着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库,想象着流民们拿着工钱时满足的笑容,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底气。 

 是啊,大明现在是有很多问题,吏治腐败、边境不稳、文官难缠,可那又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