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洪武盛世的蓝图(第3页)

 只要有叔父这样能办实事的人,只要有水泥、纺织厂这样能创造财富的产业,只要能让百姓吃饱饭、有活干,这些问题都能慢慢解决。 

 贪官多,就用工业区赚的钱养更多的监察御史,严查贪腐;边境粮草不足,就用水泥修通官道,加快运输速度;文官难缠,就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堵住他们的嘴,让他们看看,自己推行的政策是对的,老朱家能把大明治理好! 

 “叔父,你真是咱的福星啊!” 

 朱元璋激动地抓住朱闵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慨,“有你在,有这工业区在,咱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再也不用看那些文官的脸色了!” 

 他现在觉得,之前的担忧都是多余的,只要能抓住实业这个根本,大明的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朱闵被他抓得有些疼,却没有挣脱,只是笑着说:“陛下过奖了,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正能撑起大明的,还是陛下您,还是天下的百姓。” 

 他知道,朱元璋的激动不仅仅是因为钱,更是因为看到了大明的希望,看到了治理国家的方向。 

 朱标站在一旁,看着父亲和叔公的样子,心里也满是激动,他之前只知道埋头干活,却没想过工业区能带来这么大的效益,现在才明白,叔公不仅是在安置流民,更是在为大明的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父皇,等纺织厂建好了,儿臣想让东宫的属官来学习管理经验,以后在其他地方也建这样的纺织厂,让更多的流民有活干。” 朱标忍不住开口,眼神里满是期待。 

 “好!这个主意好!” 

 朱元璋连连点头,“不仅要学管理经验,还要把叔父改良的纺车、织布机推广到全国!让天下的百姓都能用上高效的工具,都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 

 他现在己经开始规划未来,想象着大明遍地都是纺织厂、水泥厂,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的景象。 

 三人沿着地基缓缓走着,朱闵一边走一边给朱元璋讲解细节:哪里建仓库,用来存放原料和成品;哪里建宿舍,给外地来的工匠住;哪里建公厕,避免污染环境....... 

 每一个规划都细致入微,既考虑了生产需求,又兼顾了工人的生活。 

 朱元璋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朱闵都一一详细解答,如若把外表抛开,两人还真如一对叔侄一般。 

 阳光渐渐西斜,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朱元璋知道,大明现在还不完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只要有叔父这样的能臣辅佐,有朱标这样的太子传承,有水泥、纺织厂这样的实业支撑,自己就能一点点修补大明的漏洞,一点点实现天下大同的梦想。 

 用不了多久,应天城的西城门会用水泥加固,再也不怕北元的骑兵,全国的官道会用水泥修通,粮草运输再也不会耽误;江南的税吏不敢再加征火耗,百姓再也不用受欺负; 

 百姓们还都能住进砖瓦房,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一个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大明盛世,正在自己的手中慢慢成型。 

 “叔父,辛苦你了。” 

 朱元璋松开朱闵的手,语气里满是真诚,“等工业区投产了,咱要亲自为你庆功!要让满朝文武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 

 朱闵笑了笑:“还是那句话,这其实都是我应该做的。” 

 他看着朱元璋意气风发的样子,心里也泛起一丝暖意。 

 或许,留在大明,看着这个王朝在自己的影响下一点点变好,看着朱元璋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也是一件不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