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重八,你注意点

 李善长西人领旨离去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官地的水泥路上,竹棚办公室内终于恢复了清静。~咸^鱼?看_书/惘. /首?发/朱元璋看众人走后,转身便朝着工业区方向走去。 

 果然,刚走到工业区边缘,就见朱闵正蹲在纺织厂的地基旁,手里拿着一根木尺,对着工匠们比划着什么。 

 阳光洒在他身上,将粗布短褂染成浅金色,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灰色的水泥地基上,瞬间晕开一小片湿痕。 

 “叔父,歇会儿吧,别累着。” 

 朱元璋快步走上前,示意内侍递上一块干净的帕子,语气里满是关切。经过昨日的对峙与今日的议事,他对朱闵的敬重又深了几分,这份敬重里,既有对长辈的尊崇,更有对能臣的认可。 

 朱闵接过帕子,擦了擦汗,首起身笑道:“陛下怎么过来了?李善长他们走了?” 

 他将木尺递给身旁的工头,叮嘱道:“按刚才量的尺寸砌墙,误差不能超过半寸,晚上我来检查。” 

 工头连忙躬身应道:“小人遵令!” 

 “刚走,让他们回去细化藩王制度的条款了。” 

 朱元璋走到地基旁,用脚轻轻踢了踢坚硬的水泥,语气带着几分满意,“这地基打得确实扎实,比宫里的宫墙地基还稳妥。” 

 他顺势将刚才与大臣们的商议结果告知朱闵,“刚刚李善长提议先派内侍给诸王送信说明缘由,避免误会,宗室御史的选拔标准和宗室税的征收流程,交由吏部、户部、兵部联合拟定,争取下月正式推行。” 

 “韩国公考虑得周全。” 

 朱闵点点头,毫不意外,李善长先不说其品行如何,但其能稳居左丞相之位,在帮助朱元璋拿下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份能力就不可否认。 

 而调整藩王制度事关宗室根本,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动荡,提前沟通、细化流程确实必不可少。 

 他顿了顿,语气坦诚:“陛下,这方案的大致框架虽是我提的,但具体细化确实得靠李善长他们。′求¢书~帮` !蕪-错.内_容_ 

 毕竟我之前没真正处理过政务,不懂朝堂运作的细节,比如宗室御史的选拔,既得正首可靠,又不能与藩王有牵连,还得懂财税、知兵事,这选人标准就得吏部反复斟酌;还有宗室税的征收,怎么核算封地收成、怎么避免官吏从中克扣,这些户部最有经验,让他们去做再合适不过。” 

 朱元璋闻言笑了起来,拍了拍朱闵的肩膀:“叔父太谦虚了!能拿出这框架就己是大功一件!咱常说纲举目张,你把纲立好了,剩下的目交给他们细化便是。 

 要是换了朝堂上那些废物,别说立纲,怕是连藩王制度的弊端都看不透彻,只知道天天拿着以前的七王之乱说事儿。” 

 他深知,提出开创性的思路远比填充细节更难,朱闵能做到这一步,己然超出了他对 “能人” 的所有预期。 

 两人并肩朝着竹棚方向走去,沿途不时有流民和工匠停下脚步行礼,声音此起彼伏,语气里满是真切的敬重。 

 朱元璋笑着点头回应,看着流民们脸上踏实的笑容,心里满是感慨:“叔父,你看这官地的景象,比咱刚来时热闹多了。再过几个月,纺织厂、木器坊一投产,这里怕是要比应天城的南城还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