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王号(第2页)
这不合礼法,也对不起他的功劳,可一字王的尊号就那么几个,剩下的要么是小国国号,比如‘韩王’‘赵王’,要么是之前用过的,这一下就让老朱犯了难。
马皇后听到后也瞬间明白了朱元璋的难处,也跟着皱起了眉头。
大明的王号制度有明确规定:一字王为亲王,地位最高,通常封给皇帝的儿子、兄弟等近支宗室,二字王为郡王,地位低于亲王,封给宗室旁支或有功之臣,王号多取自中小地名,如 “靖江王”“兴济王” 等。/6`妖`墈′书?罔? .首-发′
朱闵是朱元璋的亲叔父,属于近支宗室,且立了大功,封亲王是必然的,可一等一的一字王号己经被朱元璋的儿子们占了大半,剩下的王号要么不够尊贵,要么不合适,确实不好安排。
“你怎么连这事儿都没细想?”
马皇后有些无奈地看着朱元璋,“叔父是老朱家失散多年的亲人,又是大功之臣,封王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也该提前琢磨琢磨。要是等认祖归宗仪式的时候再临时决定,万一选的王号不合适,不仅叔父心里不舒服,大臣们也会说你考虑不周。”
朱元璋脸上的尴尬更浓了,叹了口气道:“咱这不是忙嘛!之前忙着处理藩王制度的事,忙着盯卫星城的建设,还忙着批阅奏折,一时没顾上王号的事。
再说,咱也没想到一字王的尊号会这么紧张,当初给儿子们封王的时候,只想着让他们镇守大国封地,没考虑到后来叔父的情况。”
他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语气里满是纠结:“要是给叔父封‘韩王’吧,韩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是中等,不如秦、晋、燕等大国尊贵,委屈了叔父;要是封‘赵王’,赵国虽然是大国,可之前己经有宗室旁支用过这个王号,再给叔父用,显得不够重视。”
马皇后看着他焦虑的样子,心里也跟着犯愁,却还是冷静地分析道:“你也别太着急,认祖归宗的仪式还没定下来,离现在还有一段时间,你还有时间慢慢想。关键是要选一个既尊贵又合适的王号,既要体现叔父的辈分和功劳,又不能跟诸王的王号冲突。”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你可以先让翰林院的学士们整理一份可用的一字王号清单,把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国号都列出来,再排除己经用过的,看看还剩下哪些。要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也可以考虑用古代贤王的封号,或者从封地的名字里取,只要能体现叔父的尊贵地位就行。”
朱元璋眼前一亮,停下脚步,看着马皇后道:“还是妹子想得周到!咱明天就让翰林院整理王号清单,再让李善长、刘基他们一起商议,多个人多份主意,总能选出合适的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