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摊丁入亩

 花园占地不大,却打理得极为精致,青石铺就的小径蜿蜒穿过花丛,两旁种满了各色牡丹,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硕大的花朵缀在枝头,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颤动,引得蜂蝶萦绕。`第′一_看+书¨罔~ ¢庚`薪¢最·全′ 

 马皇后牵着宫人送来的赏瓶,正弯腰挑选着开得最盛的牡丹,准备剪几枝插在殿内,朱标则跟在一旁,偶尔帮着递剪刀,画面温馨雅致。 

 朱元璋与朱闵并肩走在小径上,目光却没怎么落在牡丹上,话题此时倒是换成了朱闵提到的商税。 

 “叔父,你刚才说商税按利润逐级收取,咱还是有些不明白。” 

 朱元璋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的花丛,语气里满是疑惑,“这商人的利润怎么算?他们要是隐瞒利润,少报收入,咱们怎么核实?总不能每家商户都派个人盯着吧?” 

 在大明初期,朝廷对商业的管控本就薄弱,对于商税也不怎么重视,因此商人偷税漏税是常事,朱元璋对此并不是太了解,担心按利润收税的办法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漏洞百出,不仅收不到多少税,还可能引发商户不满,反而得不偿失。 

 朱闵早就料到他会有此疑问,笑着解释:“大侄子,这就是你了解少的缘故了,按利润收税虽然需要核实商户收入,但也不是没办法。 

 咱们可以让商户每月上报营业额和成本,由商税司派人核查,比如查看他们的进货单据、销售账本,再对比同行业的平均利润,要是偏差太大,就重点调查。 

 另外,还可以实行举报奖励,要是有人举报商户隐瞒利润,经查实后,从商户的罚款里拿出一部分奖励举报人,这样一来,商户就算想隐瞒,也得掂量掂量。”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初期肯定会有商户不配合,咱们可以先在卫星城试点,制定详细的核查流程,等摸索出经验,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地方。而且按利润收税对商户也有好处,生意好、利润高就多缴税,生意差、没利润就少缴或不缴,比按固定额度收税更公平,商户们慢慢也会接受的。”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眉头渐渐舒展:“你这么一说,咱就明白了。这办法确实比按固定额度收税更合理,也更能调动商户的积极性。只是这商税改革是税制大事,不能急着推行,得先在卫星城试点,把细节打磨好,确保不出问题才行。” 

 朱闵笑着应道:“这个自然,税制改革确实急不得,试点是最好的办法。不过说到税制,大侄子,你不觉得咱们大明现在的税制,还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吗?” 

 他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到了大明整体的税制上,这才是他真正想跟朱元璋探讨的问题,商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x.i?a*o+s·h~u_o¢h·o/u_.`c^o?m- 

 朱元璋愣了一下,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不合理?咱觉得没什么问题啊,咱登基后,己经减免了不少赋税,还编订了鱼鳞图册,尽可能的让百姓有田种,丁税和地税也都按最低标准征收,比前元的时候轻多了,百姓们应该能承受得住。” 

 在他看来,自己推行的税制己经足够宽松,既能保证国库收入,又不会给百姓带来太大负担,怎么会不合理? 

 朱闵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你减免赋税、推行鱼鳞图册,确实是为百姓着想,可您忽略了一点,咱们大明现在的税收,主要还是压在农民身上,而且丁税还在沿袭前元的制度。”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朱元璋疑惑的眼神,开始详细解释,“丁税,就是按人口征税,不管家里有没有土地、有没有收入,只要有成年男丁,就得缴纳丁税。前元的时候,丁税繁重,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农民因为缴不起丁税,要么卖地逃亡,要么沦为佃农,生活苦不堪言。” 

 “大明虽然减轻了丁税额度,可丁税的本质没变,就算农民家里没有土地,或者遇到灾年颗粒无收,也得按时缴纳丁税。 

 你想想,对那些没有土地、只能靠帮人做工谋生的百姓来说,就算丁税再轻,是不是也是一种负担?还有那些受灾的农户,本身就颗粒无收,还要缴纳丁税,这不等于雪上加霜吗?” 

 朱闵的话像一颗石子,在朱元璋心里激起了千层浪,他站在原地,眼神渐渐变得复杂,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小时候的场景。 

 那时候家里穷,父亲是佃农,家里有三个成年男丁,每年光是丁税就要缴纳不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