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摊丁入亩开始推行(第2页)
刘伯温拿着笔的手都有些颤抖,他盯着桌上的纸,半天没说话。
他自诩满腹韬略,精通治国之道,可他从未想过,竟然还有这样的赋税制度 —— 这个计策不仅能解决当前大明赋税不均的问题,还能从根本上减轻百姓负担,稳定社会秩序,甚至能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简首是让大明长治久安的良策!
过了好一会儿,刘伯温才缓缓回过神,语气带着几分激动:“王爷!此策…… 此策真是千古奇策啊!若是能推行下去,大明的赋税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百姓也能安居乐业,朝廷的财政收入也能大大增加,这对大明来说,简首是天大的好事!” 朱元璋见刘伯温如此赞赏,心里也很高兴,笑着说道:“先生也觉得这个计策好?咱就说嘛,叔父的想法肯定没错。`7*k′a¢n-s¨h!u*w,u+.!c¢o.m¨”
刘伯温连忙点头,却又皱起了眉头,语气带着几分担忧:“不过......王爷,陛下,此策虽然好,却也有两个大问题,恐怕推行起来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哦?什么问题?” 朱闵问道,他早就想到了这两个问题,却还是想听听刘伯温的看法。
刘伯温放下笔,认真地说道:“第一个问题,是‘皇权不下乡’。如今大明的基层治理,大多依靠地方乡绅和里正、保长这些人。这些人大多是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或者地主,他们掌握着基层的权力,也控制着大量的土地。‘摊丁入亩’之策推行后,他们需要交的赋税会大大增加,肯定会想方设法地抵制,甚至会联合起来,在基层散布谣言,煽动百姓反对朝廷,让政策无法推行下去。”
“第二个问题,是世家大族的反扑。”
刘伯温继续说道,“朝中不少大臣,都出身于世家大族,他们的家族在地方上拥有大量的土地和特权。‘摊丁入亩’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肯定会在朝堂上反对这个政策,甚至会联合起来,跟陛下唱反调,阻止政策的推行。若是处理不好,甚至可能引发朝堂动荡,影响大明的稳定。”
他说到这里,突然顿住了,眼神里满是疑惑,他相信朱闵既然能提出这样的计策,肯定也想到了这些问题,可朱闵却没有提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难道是有什么遗漏?
朱闵看着刘伯温疑惑的样子,微微一笑,说道:“先生说的这两个问题,本王早就想到了。你忘了,本王要让你配合培训的那些科举士子吗?让他们参与土地丈量,还让他们学习治理之术,是为了什么?”
刘伯温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语气带着几分激动:“王爷!您是想让这些科举士子,去基层取代那些乡绅和里正、保长,帮朝廷推行‘摊丁入亩’之策?”
“没错。”
朱闵点了点头,“这些士子大多出身寒门,没有世家大族的背景,也没有太多的利益牵扯,而且他们有文化,懂治理,只要好好培养,就能成为朝廷的得力助手,让他们去基层,既能帮朝廷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监督地方乡绅,防止他们抵制政策,又能让朝廷的权力延伸到基层,解决皇权不下乡的问题。至于世家大族的反扑,有这些士子在基层支持,有百姓的拥护,再加上陛下在朝堂上压制,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刘伯温听完,彻底服了,他站起身,对着朱闵躬身行了一礼,语气带着几分敬佩:“王爷英明!臣自愧不如!没想到殿下不仅提出了摊丁入亩这样的千古奇策,还想到了如此完善的应对之策。有了这些科举士子,摊丁入亩之策就没有了推行的阻碍,此策己然极为成熟,臣觉得,不需要再有什么补充的了。”
他现在才明白,朱闵之前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摊丁入亩之策做准备,修建卫星城安置流民,招募士子参与土地丈量,培养士子学习治理之术,这一步步,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他不得不承认,朱闵的眼光和谋略,比他要深远得多。
朱闵笑着扶起刘伯温:“先生不用这么客气。本王来找你也就是想看看有什么查漏补缺的地方,再说,这计策虽然成熟了,可推行起来,还需要先生你多多帮忙,你精通治国之道,又熟悉地方情况,有些突然情况还需要仰仗你才是。”
“臣定当尽力!”
刘伯温连忙说道,语气带着几分坚定,“能为王爷和陛下推行如此良策,是臣的荣幸!臣会尽全力辅佐王爷和陛下,让‘摊丁入亩’之策顺利推行,让大明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