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祠堂夜话,初探天心(第2页)

 “儿子领罚在此,不敢起身。” 

 贾环依旧跪着,态度恭敬到了极点。 

 贾政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愈发复杂。 

 他负手在祠堂中踱了两步,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疑惑:“你那番‘兼济天下’之论,究竟是你一时巧辩,还是……你心中真有此想?” 

 来了。 

 贾环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他抬起头,眼中没有了之前的锋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少年人特有的、带着几分迷茫的真诚:“回父亲的话,儿子不敢欺瞒。~£d咸¥?鱼?;看??书± {e首2?2发+<今日之前,儿子心中所想,不过是怨怼与不甘。” 

 他坦白得让贾政一愣。 

 “儿子怨,为何同为父亲骨血,宝二哥是天上明月,儿子却是地上尘埃。儿子恨,为何在这府中,儿子和姨娘要处处受人白眼,时时遭人践踏。” 

 这番话,说得贾政脸上有些挂不住,却又无法反驳。 

 贾环话锋一转,眼中燃起光芒:“但正是这份怨与恨,逼着儿子去读书。儿子在书中读到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到张横渠‘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儿子方才明白,一个人的眼界,若只盯着自家院里的一亩三分地,看到的便只有嫡庶之别,荣辱之分。可若将眼界放到这天下,放到这万千生民身上,那嫡庶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今日那首诗,既是儿子心中不平之气的宣泄,也是儿子读圣贤书后,生出的些许……不自量力的志向。让父亲和众人受惊,是儿子的错。但那份志向,儿子……不想改。” 

 这一番剖白,半真半假,却字字句句都敲在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心坎上。 

 先抑后扬,先承认自己的“小”,再升华到家国天下的“大”。 

 贾政彻底动容了。 

 他看着跪在地上,身形瘦弱却目光坚毅的儿子,仿佛看到了年轻时那个同样一腔热血、渴望建功立业的自己。 

 他这些年被官场磨平了棱角,被俗务消磨了志气,竟在一个最瞧不上的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初心。 

 “好……好一个‘不想改’。” 

 贾政喃喃自语,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你有此心,为父……心中甚慰。只是,空有志向,不过是纸上谈兵。你可知,这‘兼济天下’四个字,有多重?” 

 “儿子不知其重,但知其难。” 

 贾环立刻接口,“就如当今朝局,国库看似丰盈,实则内里早已被蛀空。尤其是两淮盐政,盐引泛滥,吏治腐败,盐商与官员勾结,侵吞国帑,早已是圣上心头之患。若此患不除,国本动摇,何谈兼济天下?” 

 “住口!” 

 贾政脸色一变,厉声喝道,“此乃朝堂大事,岂是你能妄议的!” 

 他心中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两淮盐政的问题,是如今朝中最核心、最敏感的议题。 

 圣上为此震怒过多次,只是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根治。 

 贾环一个足不出户的少年,是如何知道得这般清楚,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盐引”这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