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智解江湖怨,巧言惑乃翁(第2页)
这便是知识的力量。
贾环用一丁点超越时代的知识,就为自己换来了一个在关键时刻足以挡住王熙凤的坚实后盾。
他不需要真的和江湖人有所勾结,他只需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让他们不敢得罪自己便已足够。
“三爷,”
钱升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薛大爷派人传话,说银子已经备妥了,问您什么时候方便,去他那一趟。”
贾环眼中精光一闪。
薛蟠的动作比他想象的还要快。
看来,这条贪婪的蛀虫,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往火坑里跳了。
“知道了。”
贾环应了一声,正准备起身,院外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t新e′完/?本¥@@神¢站[#> >/更2.新|最!£?全??:
一个小厮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三爷,不好了!老爷……老爷发了雷霆大怒,让您立刻去书房见他
!凤奶奶……凤奶奶也在那儿!”
贾环心中一凛,随即冷笑。
王熙凤的动作,也很快。
一计不成,立刻又生一计。
这是准备去贾政面前告御状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脸上看不出丝毫慌乱,对那小厮道:“前面带路。”
……
贾政的书房内,气氛凝重如铁。
王熙凤正站在一旁,用帕子按着眼角,脸上满是“痛心疾首”的表情:“老爷,我不是要告环兄弟的状。只是,这孩子如今大了,心思也野了。他竟跟府外那些不三不四的当铺、江湖人搅合在一起,我实在是怕他年纪轻轻,被人带坏了,走了邪路啊!那多宝当铺,连府里的对牌都不认,可见其背景之深,绝非善类。环兄弟要是陷进去了,将来可是要给咱们家招来大祸的!”
她这番话,句句都是“为了贾环好”,“为了贾府好”,却字字都指向贾环“勾结江湖匪类,自甘堕落”。
贾政的脸色铁青。
他本就对贾环那首杀气腾腾的诗心有余悸,如今听王熙凤这么一说,更是怒火中烧。
他最重家族清誉,最恨的就是子弟与那些“下九流”的人物有所牵扯。
就在此时,贾环从门外走了进来。
“儿子,拜见父亲。”
他躬身行礼,神态自若。
“孽障!你还敢来见我!”
贾政猛地一拍桌子,指着他怒喝道,“我问你,你去多宝当铺,所为何事?你一个贾府的公子,何时与那些江湖草莽有了瓜葛?”
贾环抬起头,迎着贾政愤怒的目光,脸上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与坦然。
“回父亲的话,儿子确实与多宝当铺的东家有过一面之缘。”
他此言一出,王熙凤的眼中立刻闪过一丝得意。
她就怕贾环抵赖,没想到他竟自己承认了!
贾政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你……你还敢承认!”
“父亲息怒,请听儿子一言。”
贾环不疾不徐地说道,“儿子与他结交,非为私利,恰恰是为了父亲常常教诲的‘格物致知’四个字。”
“格物致知?”
贾政一愣。
“正是。”
贾环侃侃而谈,声音清朗,“父亲那日与儿子谈及两淮盐政,儿子深受启发,夜不能寐。儿子在想,盐政之弊,根源何在?在官,亦在商,更在运!盐从何来,运往何处,皆赖漕运。若不知漕运之详情,便如同纸上谈兵。于是,儿子便想去实地看一看。”
他顿了顿,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抛了出来:“儿子在码头看见那些船工,为了如何装货才能让船既稳又快,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儿子便用在书上学到的算学之法,帮他们画图计算,解决了他们的难题。多宝当铺的东家,恰好是这些船工的头领,他感念儿子的举手之劳,便赠了儿子一枚信物,说日后若有小事,可凭此物寻求方便。儿子想着,多个朋友多条路,日后若想了解更多漕运实情,也算有个门路,便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