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智解江湖怨,巧言惑乃翁(第3页)
他看向贾政,眼神澄澈无比:“父亲,儿子所为,或许有不妥之处,未曾提前禀报。但儿子敢问,为探求经世济民之学问,去了解三教九流之实情,这难道不是‘格物’吗?将书本上的算学,用于解决贩夫走卒的实际困难,这难道不是‘致知’吗?若读书只为关在书斋里空谈,与外界民生疾苦隔绝,那样的学问,又如何能报效君王,兼济天下?”
一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他巧妙地将“勾结江湖”这等罪名,完全偷换概念,升华到了“探求经世之学”的高度!
王熙凤彻底听傻了。
她张着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口。
难道要她说,读书人就不该了解民生疾苦?
就不该学以致用?
那不是公然与贾政这个腐儒的毕生信念作对吗?
贾政更是被震在当场。
他死死地盯着贾环,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愤怒、震惊、怀疑、欣赏……
无数种复杂的情绪在他眼中交织。
他一直教育儿子们要“格物致知”,可宝玉只知在女儿堆里厮混,贾琮、贾兰年纪又小。
满府的子弟,竟只有这个他最看不上的庶子,不仅将他的话听了进去,甚至还将其付诸了实践!
而且,是用这样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方式!
为探求盐政之弊,而去结交
漕运船工……
这……
这思路之清奇,手段之务实,哪里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官场老手!
“你……”
贾政指着贾环,嘴唇哆嗦了半天,那句“孽障”却怎么也骂不出口了。
他缓缓地坐回椅子上,看着贾环,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你说的,可是真的?”
“儿子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甘受任何责罚。”
贾环垂首道,姿态恭敬,却不掩风骨。
书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王熙凤站在一旁,只觉得手脚冰凉。
她知道,自己又输了。
而且输得比上一次更惨。
她每一次的进攻,都像是给贾环搭了一个舞台,让他表演得更加精彩,让他在贾政心中的分量,更重一分。
许久,贾政才缓缓吐出一口气,他挥了挥手,声音里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和动摇:“凤丫头,你先下去吧。这事,我自有计较。”
王熙凤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看到贾政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屈膝告退。
当她与贾环擦肩而过时,她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音量,怨毒地低语了一句:“你给我等着。”
贾环目不斜视,仿佛没有听见。
待王熙凤走后,书房里只剩下父子二人。
贾政沉默了许久,才抬起眼,用一种全新的、审视的目光看着贾环,缓缓问道:“你刚才说,你帮他们解决了漕运的难题。你……具体是如何解决的?”
我的设计用途只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所以没法在这方面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