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格物运河,初窥利弊;孤身南下,暗藏杀机

 第十五章 格物运河,初窥利弊;孤身南下,暗藏杀机 

 贾环的小院,自他入住以来,从未像现在这般,充满了一种无形的、紧张的“场”。*l_a~n!l^a?n,g?u*o`j′i^.?c~o-m+ 

 那份来自工部的卷宗,就摊开在他面前的书案上。 

 没有外人,他不再需要任何伪装,那双深邃的眸子里,闪烁的是属于现代投行精英的、冰冷而锐利的分析之光。 

 这卷宗,表面上看,是一本糊涂账。 

 记录着自去年开春以来,为疏浚京城外通惠河一段淤塞河道,所耗费的人工、物料、银两。 

 账目做得极为繁复,各种开销名目层出不穷,互相勾连,初看之下,只觉头昏脑涨,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寻常的幕僚师爷看到这份账,多半会从“亏空”二字入手,去核对每一笔支出的真伪,试图找出贪墨的证据。 

 但贾环的目光,却越过了那些数字,直指其背后的逻辑。 

 他没有急着算账,而是将卷宗从头到尾翻阅了三遍。 

 第一遍,他看的是“事”,了解整个工程的始末缘由。 

 第二遍,他看的是“人”,将卷宗中所有出现过的名字,从工部主事到地方吏员,再到物料商、工头,一一摘抄下来,画出了一张初步的组织架构图。 

 第三遍,他看的才是“钱”。 

 他将所有的银两支出,按照“人力成本”、“物料成本”、“管理及耗羡”三大类,重新进行了归纳整理。 

 一个时辰后,他放下了笔,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一幅清晰的图景,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 

 贪墨是肯定的,而且数额巨大。 

 但这只是表象,是这个体制内几乎无法避免的“顽疾”。 

 贾政让他看,绝不仅仅是让他当一个抓人小辫子的“御史”。`d?u!y?u-e!d~u?.·c\o/m′ 

 真正的问题,比贪墨要严重得多。 

 第一,是项目管理的混乱。 

 整个疏浚工程,完全没有明确的工期计划。 

 分段施工、分段验收,看似条理清晰,实则为层层分包、层层盘剥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每一段的工头,都只会拼命消耗预算,以求报账更多,而不会考虑整体的效率。 

 第二,是激励机制的缺失。 

 雇佣的民夫,拿的是固定的日薪。 

 干多干少,一个价钱。 

 这必然导致磨洋工的现象普遍存在。 

 卷宗上记录着雇佣了上千民夫,耗时近一年,实际完成的土方量,贾环用心算了一下,其效率之低下,简直令人发指。 

 第三,是技术的落后与浪费。 

 卷宗里记载,为了清淤,他们采购了大量的竹筐、独轮车,这些都是消耗品,损坏率极高,成了一笔巨大的糊涂账。 

 而对于河床的勘测,更是只凭老河工的经验,导致清了下游,上游的泥沙很快又冲了下来,周而复始,永无宁日。 

 “这哪里是在修河,这分明是在用银子……养活了一整条依附于这条烂河道的利益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