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格物运河,初窥利弊;孤身南下,暗藏杀机(第2页)
贾环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冷冽。
要破这个局,光靠查账杀人,是最低级的手段。
杀了张三,还有李四。
真正要做的,是斩断这条利益链,用一套全新的、高效的、让他们无可辩驳的模式,取而代之!
他重新拿起笔,开始在草纸上飞快地书写。
他没有写弹劾的奏章,而是在写一份……
项目计划书。
引入“总包制”,明确总预算与总工期。`h/u~l¨i*a!n^b!o′o-k?.^c+o_m-
推行“计件薪酬”,挖多少土方,拿多少工钱,多劳多得。
改良工具,制作更耐用的铁斗车,甚至……
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简易的清淤船。
最关键的,是提出“流域治理”的概念,勘测上游水文,植树固沙,从根源上解决泥沙问题。
这些超越时代的理念,每一个都足以在当朝的官场上掀起一场地震。
贾政让他“藏锋守拙”。
他自然明白,这份完整的计划书,现在还不是交出去的时候。
他将这份凝聚着现代管理学精髓的草稿锁进箱底,然后才拿起另一张纸,开始写那份准备呈给贾政的“功课”。
在这份功课里,他只字不提那些
惊世骇俗的改革,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账目本身。
他用自己后世的会计知识,将那些勾连的假账一一剖析,清晰地指出了其中几处最明显的亏空,并将矛头巧妙地指向了几个具体的物料供应商和工部小吏。
这既能展现出他明察秋毫的“才”,又不会显得太过妖孽,恰好符合一个“天资聪颖但经验尚浅”的少年形象。
他要让贾政看到他手中的“利刃”,但暂时,只会让他看到刀鞘的华美。
官道之上,烟尘滚滚。
一队插着“平安镖局”旗号的商队,正缓缓向南行进。
钱升就混在这队商旅之中。
他身上穿着最不起眼的短打装束,脸上涂了些锅底灰,将自己伪装成一个随队去南方投亲的穷小子。
他没有选择坐船,也没有选择快马。
三爷交代过,此行要的不是快,而是“稳”与“隐”。
混在人多嘴杂的商队里,是最不容易引起注意的方式。
这几日,他白天跟着商队赶路,晚上便睡在车马店的大通铺上。
他谨记着贾环的教诲,少说,多听。
那双在贾府里被训练得善于观察的眼睛,此刻成了他最好的武器。
他听那些走南闯北的客商们聊天。
聊南方的丝价,聊北地的粮价,也聊官场上的奇闻异事。
这天晚上,在宿迁的一家客栈里,他听到了一个让他心头一凛的消息。
“听说了吗?扬州府最近可不太平!”
一个看似精明的绸缎商人,压低了声音对同桌的几人说道,“两淮的盐运使换了人,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到处查那些旧盐引的账呢!据说,好几家跟官府走得近的大盐商,都被请去‘喝茶’了。”
另一人接话道:“可不是嘛!我听扬州的亲戚说,现在那些手里囤着旧引的,都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急着出手。原来的香饽饽,现在成了烫手的山芋!好多人都在传,朝廷要发新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