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无米之炊问苍生,纸上财富济天下(第2页)

 他看得越多,心便越沉。 

 这个帝国的财政体系,比他想象的还要脆弱。 

 税基单一,过度依赖农业税。 

 商税被士大夫阶层视为“与民争利”的末技,征收体系混乱,大量税源被地方官吏和豪强侵吞。 

 每一次的“募捐”,都演变成对底层商户的无情盘剥,而真正的权贵,却总能以各种理由逃脱。 

 这是一条死路。 

 他必须开创一条全新的路。 

 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棂,照在贾环那布满血丝的眼睛上时,他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最后一卷卷宗。|5?43^看d书| ¨|?已!-¢发?布?u最_新£章??节

 在他的面前,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宣纸。 

 上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行行清晰的、足以让整个帝国为之震动的标题。 

 《论国家信用之本与财富流转之术“国信券”发行总纲》他要做的,就是发行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份“国债”! 

 他提笔,蘸墨,笔锋在纸上飞走,一个惊世骇俗的金融体系,在他的笔下,逐渐成型。 

 其一:何为“国信”? 

 贾环开篇便引《尚书》,称“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他将“信用”这个概念,与国家的“天命”和皇帝的“圣德”紧紧捆绑。 

 他提出,国家最大的财富,并非金银,而是天下臣民的“信赖”。 

 只要这份信赖在,国家便可“凭信而立,凭信而借”。 

 其二:何为“券”? 

 他将“国信券”定义为“朝廷向天下臣民借贷之凭证”。 

 此券由户部发行,有皇帝玉玺和内阁副署,以大周未来十年之税赋为担保。 

 凡购买此券者,非是商贾之举,乃是“为国分忧,与君同舟”之义举! 

 其三:如何借? 

 贾环的设计,精妙而又充满了诱惑。 

 分级发行,全民参与:国信券分为三等。 

 上等,以万两为单位,面向王公勋贵、顶级门阀。 

 中等,以千两为单位,面向各路富商、地方士绅。 

 下等,以百两、十两为单位,面向普通地主、富裕市民。 

 让每一个有余钱的阶层,都能参与到这场“为国分忧”的盛宴中来。 

 利以诱之,名以荣之:他设定了一个年息六厘的利率。 

 这个利率,高于当时任何钱庄的存息,却又在朝廷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这,是“利”。 

 更重要的,是“名”! 

 他建议,凡购买国信券达一定数额者,可由朝廷赐下“乐善好施”、“忠君体国”的牌匾,其子孙在科举、入仕上,可获“优评”。 

 对于购买数额最大的豪商,甚至可以破格授予虚衔,允许其穿戴特定等级的冠服! 

 这,是直指人心的阳谋! 

 对于那些富可敌国却地位卑贱的商人来说,一个能光宗耀祖的“名”,其诱惑力,远胜于金山银山! 

 以券换权,定向疏导:最关键的一步。 

 贾环提出,一部分国信券,可以不必用真金白银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