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无米之炊问苍生,纸上财富济天下(第3页)

 那些手中握有大量盐引、铁引、茶引等资源的商人,可以用这些“特权凭证”来折价兑换国信券。 

 如此一来,朝廷兵不血刃,便能将这些被少数人垄断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重新收归国有! 

 其四:如何还? 

 这是整个计划的核心。 

 贾环清晰地指出,发券筹措的资金,绝不能用于填补宫中用度或官吏俸禄。 

 必须成立一个由皇帝直接掌管、北静王等人监督的“赈灾与兴业基金”。 

 所有资金,专款专用! 

 七成用于北方大旱的赈灾,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三成用于南方,疏浚河道,加固堤坝,扶持桑蚕丝织。 

 “以借来之水,浇灌枯萎之田。待田地复苏,庄稼丰收,则税赋自来。届时,朝廷以丰年之税,偿还旧日之债,信义昭于天下,则国库可期永固!” 

 当贾环写下最后一个字,他整个人几乎虚脱。 

 但他知道,自己手中这份薄薄的几页纸,将拥有改天换地的力量。 

 然而,这还不够。 

 他想起了那个关键的问题流动性。 

 国信券的期限是五年、十年。 

 若是在此期间,持有者急需用钱怎么办? 

 若不能变现,那这国信券,依旧是一潭死水。 

 一个更大胆、也更宏伟的计划,与“荣国银号”的构想,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他提起笔,在总纲的最后,加上了一条补充建议。 

 附议:设“大周宝钞提举司”,官方授权,允民间资本参与,成立“官商合办荣国银号”,为“国信券”提供交易、抵押之便。 

 凡国信券,皆可在此银号内,按市价自由买卖。 

 朝廷可从中抽取交易之税,既增国库收入,又保财富流通,一举两得! 

 至此,一个完整的闭环形成了。 

 发债筹钱,用钱生钱,再用未来赚的钱还债。 

 同时,建立一个官方背书的金融市场,来确保债务的流动性,并从中持续不断地吸取养分。 

 这套组合拳,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认知。 

 他将这份凝聚着他全部心血与智慧的策论,工工整整地誊抄好,放入一个特制的锦盒之中。 

 他走出档案库的大门,刺眼的阳光让他微微眯起了眼。 

 卫七早已等候在门外。 

 “三爷,圣上已在紫宸殿等候多时。” 

 贾环点了点头,捧着锦盒,一步一步,走向那座代表着帝国权力之巅的宫殿。 

 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将是皇帝最严苛的审视,和整个朝堂之上,那些守旧派大臣最

猛烈的攻訫。 

 他手中的,是救国之良方,也是引火烧身的催命符。 

 但他的脚步,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这条路,从他穿越而来的那一刻,便已注定。 

 逆天改命,环抱青天。 

 这青天,便是他要亲手缔造的、一个全新的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