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账本惊雷动武库,天子之刃初见红(第3页)
当他们真的领到了那洁白柔软的新棉,签订了写得清清楚楚的计件文书时,整个京城的工匠阶层,彻底沸腾了!
宝钞提举司的门口,一夜之间,排起了数里长的队伍。
男人、女人、老人……
无数双渴望着生计的手,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而薛宝钗,则展现出了她那惊人的、刻在骨子里的管理才能。
她没有慌乱,而是迅速将从荣国府带来的丫鬟婆子,和宝钞司的文吏们组织起来。
设立“登记处”、“物料分发处”、“成品检验处”、“账目核算处”,流水作业,井井有条。
她甚至别出心裁,将前来登记的妇人,按居住的街区坊市,分为十人一组,设一“组长”。
由组长统一领取物料,分发到各家,再统一收集成品,前来交割。
这大大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人员拥挤造成的混乱。
她端坐于内堂,手中一把算盘,打得是噼啪作响,成千上万的物料进出、工钱核算,在她手中,竟无一笔错漏。
那份沉静、干练、从容的气度,让所有人都为之折服。
就连水溶,在亲眼目睹了这番景象后,也只能对贾环发出一声惊叹:“君之识人之明,亦如神算也!”
……
定西侯府。
“废物!一群废物!”
老侯爷将手中的密报狠狠摔在地上,气得浑身发抖。
兵部侍郎程斌站在下首,脸色比哭还难看:“侯爷,谁……谁能想到,那贾环竟使出这等……这等闻所未聞的手段!他……他这是在刨我们的根啊!”
他们的联合抵制,不仅没有困死贾环,反而成了他收拢人心的最佳助攻!
他们亲手制造了一支庞大的、失业的、技术精湛的工匠大军,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贾环,将这支大军,轻而易举地收编,变成了他自己的私人工厂!
更可怕的是,贾环付出的工钱,远高于他们作坊的薪俸。
经此一事,那些尝到了甜头的工匠,谁还愿意再回到他们那些规矩森严、薪俸微薄的作坊里去?
“他不是在做冬衣……”
定西侯的眼中,终于露出了彻骨的恐惧,“他是在用银子,用人心,重塑整个京城的工商业!等他的冬衣做完,我们这些人,手下的作坊、商铺,怕是再也招不到一个像样的熟工了!”
这才是最毒的釜底抽薪!
“不能再等了!”
程斌咬着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侯爷!此子,绝不能让他活着抵达西北!否则,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定西侯的眼中,杀机毕现。
他知道,他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传我的帖子,”
他声音嘶哑地道,“请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过府一叙!”
……
三日后,第一批由万千家庭赶制出的、足足三千套冬衣,已经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了宝钞提举司的库房之内。
每一件,都用料扎实,针脚细密。
而与此同时,刘同也从南方传回了第一个好消息。
第一批五十万斤新棉,已经装船北上。
贾环的计划,完美地成功了。
这天傍晚,他终于有了片刻的清闲,独自一人,登上了宝钞司衙门最高处的望楼。
凭栏远眺,整个京城的灯火,如繁星般在他脚下铺陈开来。
他能想象得到,此刻,在这万家灯火之中,有多少台纺车、多少架织布机,正在为他,为即将出征的大军,不知疲倦地运转着。
这,便是他亲手缔造的、属于他的战争机器。
就在这时,卫七的身影悄然出现在他身后。
“爷。”
“说。”
“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今日下午,秘密拜访了定西侯府。二人在密室之中,谈了一个时辰。”
贾环的眼中,闪过一丝意料之中的冷笑。
年羹尧。
这位在历史上权倾朝野,最终却落得满门抄斩的抚远大将军,终于还是坐不住,要下场了吗?
他知道,自己当初利用年羹尧之子的名头,去诓骗薛蟠,这颗埋下的种子,迟早有一天,会以一种他意想不到的方式,生根发芽。
“爷,我们怎么办?”
卫七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
年羹尧手握西北数十万大军,是真正的实力派,远非京城这些徒有其表的勋贵可比。
贾环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从繁华的京城,转向了更为遥远、更为深沉的,西北的方向。
“卫七,”
他忽然问道,“你说,一把刀,最锋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卫七一愣,想了想,道:“自然是……刚刚磨好,还未见过血的时候。”
“不对。”
贾环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了一抹残酷而又令人不寒而栗的笑容。
“一把刀,最锋利的时候,是它……刚刚饮过它主人的血,却又不得不为新主人效命的时候。”
他转过身,看着卫七不解的眼神,缓缓地道:“传我的令。将我们查抄武库司的所有账册,复制一份,尤其是与年大将军家族有关的那些……‘不经意’地,泄露给都察院的那些御史言官。”
“再以我的名义,上书圣上。就说,臣听闻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忠勇无双,威震西陲。臣此去西北,人生地不熟,恐难以服众。恳请圣上,能让年大将军的公子年富,入我宝钞司,做我的副手,随我一同,奔赴前线。”
“我倒要看看,”
贾环的眼中,闪动着魔鬼般的光芒。
“当他父亲的罪证摆在御前,当他儿子的性命握在我手里时,他年大将军这把镇守国门的‘天子之刃’,是会选择砍向我这个小小的提举使,还是……会乖乖地,为我,斩开通往西北的一切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