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天子一诺定国赌,金兰二女初会晤(第2页)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她独有的、清冷而又尖锐的诗意。

 “只是,黛玉虽是蒲柳之姿,却也非那攀附乔木的菟丝花。既担了这‘平妻’之名,便不敢只享安逸,不问世事。”

 她转过头,第一次,正视着薛宝钗,那双美丽的眸子里,没有敌意,没有嫉妒,只有一种如同琉璃般纯粹的、属于文人风骨的清傲。

 “宝姐姐精于算学,善理庶务,妹妹自愧不如。只是,我听闻,三爷……哦,是提举大人,”她改口道,语气里带着一丝生疏的自嘲,“他所创之‘宝钞司’,不仅有账目,更有无数的文书、告示、以及与各部往来之公函。这些东西,想必繁杂无比。”

 “妹妹不才,别无所长。唯有这笔下的功夫,还算拿得出手。”

 她的声音,渐渐变得坚定,“若姐姐不嫌弃,这府中与宝钞司所有需要誊抄、撰写的文书工作,便交给妹妹来做吧。`d?u!y?u-e!d~u?.·c\o/m′”

 “妹妹不求分权,也不懂争利。只求,能用自己这双手,为他,也为我自己,挣一份……不依附于任何人而存在的,体面。”

 一番话说完,满室皆静。

 薛宝钗看着眼前的林黛玉,那张温婉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混杂着惊异与欣赏的神情。

 她知道,自己小看了这个看似柔弱的林妹妹。

 她不是不懂,她只是不屑。

 她不要权,不要利,她要的,是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属于精神层面的独立与尊严!

 她这是在用最清高的方式,向自己,也向这个家宣告,她林黛玉,不是一件任人摆布的摆设!

 而贾母,更是被黛玉这番话震得心中一凛。

 她第一次发现,这个她一直以为只懂风花雪月的孤女,其内心的风骨与坚韧,竟丝毫不输于男子!

 “好……好孩子……”

 许久,贾母才喃喃地道,“既如此,便依你。”

 ……

 当二人从荣庆堂出来,并肩走在抄手游廊之下时,已是黄昏。

 残阳如血,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好长。

 “方才在老祖宗面前,妹妹言语唐突,还望姐姐不要见怪。”

 林黛玉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妹妹说笑了。”

 薛宝钗摇了摇头,脸上是真诚的笑意,“妹妹之才,之风骨,姐姐……是真心佩服的。”

 她停下脚步,看着黛玉,忽然道:“你可知,他为何要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立下那般狂妄的国赌?”

 黛玉一愣。

 薛宝钗的目光,望向遥远的、被晚霞染红的西北天际,幽幽地道:“因为,他不想娶我们。或者说,他不想‘被逼着’娶我们。”

 “他用这个国赌,为自己,也为我们,争取了一年的时间。也为我们,挣来了一份……足以匹配

他未来功业的、真正的‘王侯之礼’。”

 “他这个人,从不肯吃半点亏。更不愿,让他自己的女人,受半点委屈。”

 林黛玉怔怔地看着薛宝钗,看着她那双在夕阳下,闪烁着睿智光芒的眸子。

 她忽然觉得,自己与这个看似“俗气”的宝姐姐之间,或许,能找到一种除了“姐妹”之外的、更为深刻的联系。

 那便是,她们都将自己的未来,与同一个深不可测、却又光芒万丈的男人,绑在了一起。

 而这个男人,正在用他的方式,为她们,也为他自己,与这整个天下,豪赌一场。

 就在此时,怡红院的方向,忽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器物破碎的巨响,紧接着,便是丫鬟们凄厉的尖叫声。

 “不好了!宝二爷……宝二爷他……他把那块通灵宝玉,给砸了!”

 怡红院内,一片狼藉。

 那块曾被视为贾府气运所钟、被千万人艳羡的通灵宝玉,此刻正化为几块冰冷的、失去所有光泽的碎片,散落在金砖之上。

 如同一个被戳破的、华美而又空洞的旧梦。

 贾宝玉披头散发,双目赤红,状若疯魔。

 他没有哭,只是在笑,笑声凄厉,如同杜鹃泣血,听得人毛骨悚然。

 他指着那些玉的碎片,指着惊慌失措的袭人、麝月,颠三倒四地叫喊着:“什么‘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什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我的林妹妹……我的林妹妹没了……这劳什子,留着它,又有什么用!砸了!砸了好!砸得干干净净!都干净了……哈哈哈……”

 袭人抱着他,哭得肝肠寸断:“我的爷!我的宝二爷!您这是怎么了?您这是要了我们的命啊!快……快去回老太太!回太太!”

 消息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瞬间传遍了整座国公府。

 王夫人几乎是被人架着冲进怡红院的。

 当她看到地上的玉石碎片,看到自己那如同丢了魂魄的儿子时,只觉得眼前一黑,整个世界都天旋地转。

 “宝玉!我的儿啊!”

 她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哀嚎,扑上去抱住宝玉,感受着他身上那滚烫的温度和剧烈的颤抖,一股滔天的、无处发泄的怨毒与怒火,瞬间吞噬了她所有的理智。

 这股怒火,只有一个目标。

 “贾环!”

 她尖叫着,声音扭曲得不成人形,“都是你!都是你这个小畜生!是你害了我的宝玉!是你夺了他的姻缘,毁了他的命根子!我……我跟你拼了!”

 她状若疯妇,竟真的要起身,向着缀锦阁的方向冲去。

 幸好被周瑞家的和几个有力的婆子死死拉住。

 “太太!太太您冷静些啊!使不得!使不得啊!”

 整个怡红院,哭声,喊声,乱成了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