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不问岁月任风歌
第417章 气势!(第2页)
太师一番话,条理分明,老成谋国,顿时在文官队列中引起一片低沉的附和之声。
“陛下,太师老成持重,所言极是!”
礼部尚书朱文成紧接着出列,他面容清癯,最重礼法规矩:
“封赏乃国之大事,岂能如此轻率?功必核其真,赏必当其功。”
“若赏了虚功,乃至赏了日后可能为祸之辈,岂非玷污朝廷名器,令天下忠臣良将寒心?”
兵部主事秦化元也赶忙附和,他的理由更为具体:“陛下,如今幽州战事正值紧要关头,各处粮饷、军械、赏功银皆捉襟见肘。”
“吴承安部既已招安,便食朝廷俸禄,剿匪本是其分内之事,即便有功,亦当暂记档册。”
“当前之要务,乃集中全力保障幽州,岂能将有限之钱粮,用于这尚未核实、且隐患未知之处?望陛下三思!”
这几位重臣一带头,身后立刻站出十数名官员,齐声躬身:“臣等附议,望陛下三思!”
一时之间,文官集团气势大盛,似乎要将封赏之议直接压下。
“荒谬!”
一声洪亮的断喝自群臣队列中炸响。
只见满脸怒火的何高轩猛地踏前一步,虎目圆睁,瞪着李崇义等人。
“太师此言,未免过于苛责,亦寒了将士之心!”
何高轩声若洪钟:“沙场建功,讲究的便是一个‘机’字!战机稍纵即逝,岂能等你们慢悠悠地去核验清楚再动手?”
“彭莽为祸河南道多年,劫掠商旅,荼毒百姓,地方郡兵屡剿无功!”
“如今吴承安立此奇功,为朝廷除此大害,此乃不争之事实!捷报、缴获、乃至被解救的百姓皆可为证!”
“难道孟津知府、当地驻军的联名报捷文书,在诸位大人眼中就如此不值一提,皆为虚言不成?”
他越说越激动,手臂一挥:“至于所谓悍匪之虑,更是无稽之谈!”
“陛下圣明,吴承安既然招揽他们,正是予其等改过自新、报效国家之途。”
“如今他们用血战表明忠心,我等却在此猜忌疑虑?若朝廷如此行事,天下还有谁肯效忠?还有谁愿为陛下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