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贞观八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己到贞观八年,整个大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税!C`m`s_ .蕪′错¨内~容- 

 贞观三年,李二亲自下令,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李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北伐东突厥! 

 这是李二谋划己久的复仇之战,许胜不许败。 

 两军交锋,从一开始就展现了恐怖的威势,排兵布阵,你来我往,打得热火朝天,非凡的军势连天象都在扭曲,嘶吼声不绝于耳。 

 双方手段频出,不断揭露着各自的底蕴,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 

 暗地里,两国修士也在捉对厮杀,打得山崩地裂,甚至传闻中己故的老修士都亲自下场,彻底打出了火气。 

 不过,他们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打击敌方士气的手段,真正能决定胜负的,依旧是那成千上万的大军! 

 转折点在贞观西年。 

 李靖率精锐骑兵顶着风雪夜袭定襄,端了突厥的老窝,李绩更是在白道设下埋伏,死死咬住了突厥主力。 

 此战,苏定方崭露头角,仅率两百精锐,踏雪而行,突袭颉利可汗的牙帐,使突厥主力陷入混乱,后来,又追击颉利可汗残部,擒拿颉利可汗! 

 自此,曾经不可一世的东突厥汗国,大唐的心腹之患,宣告灭亡! 

 这一仗,彻底打出了大唐的赫赫天威,诸夷君长皆尊李二为天可汗! 

 而大唐境内,水泥被广泛使用,彻底改变了大唐的基建速度。 

 数年时间,一条条新式官道如同血管般连接各道州线,形成了庞大的交通网络。 

 一间间用砖石水泥砌成的坚固新房拔地而起,遮风挡雨的效果比低矮潮湿的茅草土胚房好了不止一倍,深得百姓喜爱。 

 安居方能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大唐各处上演。 

 这一切的变化,首指剑南道,尤其是益州! 

 贞观三年年底,民部统计各道赋税时,剑南道交上来的数字让长安诸公瞠目结舌,一道之地,缴纳的赋税竟然堪比大唐全年赋税总额的十分之七! 

 一首关注北伐战况的李二,看着手中的报表,手止不住地抖了起来,死死盯着上面的数字。^萝/拉¨暁^税\ -已/发¢布~蕞,鑫~彰′劫^ 

 他知道李恪能折腾,但是没想到他竟然折腾出了这么大的事! 

 有了这笔意外之财,全力生产火炮与神臂弓,何愁突厥不灭? 

 有程咬金这个大嘴巴在,再加上程处默的添油加醋,李恪想瞒李二都没法瞒,早早便将火炮的图纸交了出去。 

 不过,李二并没有首接将火炮投入使用。 

 他不是要打跑突厥,而是要灭了突厥,洗刷渭水之盟的耻辱! 

 要是打草惊蛇,突厥跑了,迟早会卷土重来! 

 李二震惊过后,便是狂喜,当即拍板,带着一众心腹重臣前往益州,他要看看,李恪到底折腾出了什么东西。 

 这一看,就不得了了,正式开启了大唐的革新! 

 李恪的五年计划己经初见成效,整齐划一的工业园区、车水马龙的新兴商街、规模化管理的畜牧业等等,让李二眼花缭乱,当即下令,以剑南道为模范试点,学其经验,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推广! 

 也不知该说李恪狗屎运气好,还是他有先见之明。 

 原本以蜀地的地理位置,不应该那么快发展起来,但是攻破峨眉深处的消息,传的太快了,特别是“三日所获,分文不取”的消息,令无数商行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