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本溪决战,止棒子小儿夜啼(第2页)

到唐朝时,唐军灭亡高句丽。

但是,几十年后,一个姓王的汉人名叫王建,又在半岛上建立了高丽。建国之后向中原王朝称臣,史称王氏高丽。

王氏高丽历时一千多年,一直依附于中原的唐、宋、金、元、明。

到了明朝初期,高丽国王派李成桂为主帅,率军攻打明朝的辽东。

李成桂不愿对抗母国,行至鸭绿江中威化岛时,越想越气,毅然回师杀了高丽国王。

此后,李成桂请为藩属,明朝皇帝赐国名为朝鲜,即李氏朝鲜。再后来建奴崛起,李氏朝鲜虽迫于满清压力成为清朝藩属国,但却一直视明朝为母国,并且在崇祯死后,沿用崇祯年号260多年。

再再后来,沦为老鹰国殖民地的棒子们,为了找回点自信,将汉城改为首尔,还叫嚣中秋节是他们的、端午节是他们、屈原是他们的……

……

言归正传。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上旬,王通十万大军征伐辽东。这十万大军中,有六万骑兵!

兵分两路。

一支走陆路。

一支走水路。

其中的陆路,由吕布为主帅。

庞统为军师,田豫和臧霸同为副将。率领四万骑兵,出卢龙塞(喜峰口)进入辽西,横扫燕山以北的半个辽西郡后,再渡过辽河进入辽东。

为了确保庞统的安全,王通将周仓提拔起来,担任庞统的亲卫统领。

其中的水路,由王通亲任主帅。

徐庶和贾诩为军师,张辽、赵云、韦卫、徐晃同为副将。率领四万步兵和两万骑兵,从东莱乘海船在青丘(今大连)登陆,再一路向北,势如破竹,兵锋直指辽东的治所——襄平城(今辽阳市)。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王通两路出兵路线。)

……

六月上旬,王通围公孙度于襄平。

但却只是围而不攻。

公孙度大惊,急忙派人向臣服于自己的高句丽和夫余求援。

此时的高句丽国王是故国川王高伊夷谟,高伊夷谟接到公孙度的求援之后,立即派其弟廷优位宫率骑兵六万救援公孙度。

廷优位宫,就是原本历史上的高句丽山下王,此人生得身阔体壮,力大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