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种田1(第3页)

 “传灯使”们并非武力征服者,而是“播种者”和“组织者”。他们选择那些最贫困、最绝望的村庄,无偿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开垦荒地,建立互助小组。同时,宣传栖霞的秩序、律法和上升通道(书院、武馆)。 

 一旦某个村庄在“传灯使”的帮助下实现了初步的自给自足,并表达出对栖霞秩序的向往,栖霞便会派遣小股精锐的“守备营”士兵进驻,提供保护,驱逐流寇和趁火打劫的豪强,同时建立联络点,将该村纳入栖霞的信息和物资网络。 

 这种方式润物细无声。饱受苦难的百姓并非被武力征服,而是被实实在在的恩惠和希望所吸引,自发地向栖霞靠拢。民心如同百川归海,源源不断地汇入栖霞体系。三年间,栖霞的有效控制范围,以栖霞县城和凤凰山道场为核心,稳步向周边辐射,最终覆盖了整个鄂州北部(鄂北)地区,人口激增至近八百万!这片区域,被百姓们私下称为“鄂北明珠”、“栖霞乐土”。 

 人口和地域的急速扩张,对栖霞的生产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有神粮打底,但粮食增产需要时间,基础建设(道路、水利、房屋)更是耗费巨大。 

 符箓工业化的深化: 顾衍在凤凰山建立的“兵甲工坊”模式被成功复制到民用领域。他设计并布置了更大型、更复杂的“流水线符阵”,用于: 

 建筑材料生产: “化石成泥符”、“塑形符”、“坚固符”配合,能快速将普通山石转化为坚固、规整的建筑石料或砖块,效率远超人力开采烧制。 

 水利工程: “移土符”、“固堤符”、“引流符”大幅提升了开凿沟渠、修建水库堤坝的效率。 

 纺织与工具: 原有的纺织工坊和工具工坊扩大规模,利用“御风符阵”驱动的纺纱机、织布机产量激增;符箓淬炼的农具更加坚固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