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

第73章 第 73 章

肚里的娃娃月份还小, 正是紧张的时候,正月初便只有郑青云一个人去杨柳村拜年。

一众亲戚得知缘由后,不仅没怪罪,还高兴的不得了。初三那天舅妈和几个姨妈、表姐还专程来看望方竹, 鸡鸭鱼肉、棉布绢帛、水果糕点,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给她送来。

秦家人也跟往年一样前来做客。

人一多就热闹, 大家伙儿聚在一起, 说着郑青云家的牛车、鸡圈和大果园, 由衷地为他们的好日子感到欢喜。

今岁待客的宴席更加丰盛, 什么炸肉丸、蒸鱼糕、烧鸡子、炖猪肘都有,摆了大小两张方桌,才都有得坐。

吃吃喝喝,一直到闹完元宵, 年节彻底过去。

村人纷纷扛起锄头翻地种苞米,赶车的人又早早就在梧桐树下等着, 县城的商铺也重新开门迎客, 所有人都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

自己有牛就是好,再不用等排着队等别人,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两户人家加起来十几亩地,早早就耕好, 赶在村里大部分人前面。

也有人找上郑青云和秦德福借用水牛, 仔细商量后基本都允了。大家一个村儿的, 也没什么仇怨, 大方些没什么坏处。

当然,像苗桂花那种小气吧啦, 一个子儿不出就想白用的,他们理都没理。

为此苗桂花还在村里好一番编排, 无非就是说郑青云他们有几个钱便高高在上,一天到晚臭显摆。村里都晓得她的德性,又各有心思,倒是没几个附和她的,甚至还有人帮着吵架的。

郑青云等人一概没放在心上,当笑话听个乐呵就抛得一干二净。

进入二月,天气愈发暖和,光秃秃的树枝争相抽出新芽,地上也染着一层青绿。

菘菜和萝卜早就拔干净,粪肥也提前运到地里日晒夜露一段时间。

等一场春雨润湿泥土,一家子便赶紧把各种蔬菜刨进地里。除开以往都种的那些,今年还留出两短行,准备育一些寒瓜苗。

种子是吃寒瓜时吐出来的那些,方竹没舍得扔,都捡起来铺在棕皮上晒干后存着。

“这东西也没种过,不晓得好不好活?”陈秀兰一边掏坑一边犯嘀咕。

郑青云却看得开,出言宽慰:“反正也不费什么力气,种一季试试,能成最好,不说卖钱,起码自家能尝尝鲜。”

他倒不是没跟瓜农打听过,可那是人家吃饭的本事儿,压根没人愿意告知。他们只能自己回来琢磨,反正果园里空地够大,腾点儿出来也不碍事。

方竹跟在郑青云后面,给已经垫好粪肥的每个小坑都丢下两到三粒种子,笑着接话:“我觉着应该没什么问题,这又是牛粪又是鸡粪的,管它是个什么东西都长得好才对。”

“也是,只要肯花心思,不愁种不出来,今年不行就等下年。”陈秀兰眉头舒展,很快开解自己。

见日头越来越高,又提醒方竹:“已经热起来了,你快回屋歇着,这儿有我们。”

“等我把种子丢完。”

方竹肚子已经有些微幅度,原本陈秀兰是不让她下地的,但她闲得无聊,最后跟方桃一样,只分得个丢种子的轻省活计。

跟在身后把一把种子全丢进土坑,她便甩甩手,迈步回家。

两旁每隔几步路就有比她还高出一截的果树,枝桠上都缀着细嫩的小芽,在微风中轻轻颤动。

方竹慢悠悠地往前走,时不时停下来左右看看。

还真被她发现惊喜,“哎呀,这棵桃树结了两个花苞,快要开了呢!”

她没压着声音,其他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陈秀兰乐呵呵道:“是吗?那今年兴许能吃到自家种出的果子了。”

方竹实在高兴,也顾不上回家,就在果园里转悠,挨个树凑近了查看。令人欣慰的是,又找出好几棵挂花苞的小树。虽然每棵树上花苞都没几个,但丝毫不影响她高兴,以后只会越来越多的。

等菜地弄完,又花了几天的时间把豆子、花生等种好,秧苗和番薯苗也都在前院儿育上。

至此,田里的琐碎活计总算告一段落。

夕阳西下,胖乎乎的燕子夫妇衔着大青虫双双归巢。二白在院里扑蝴蝶,不小心撞到假寐的大黑,被按着好一顿教训。

堂屋里,忙碌整天的一家人坐在桌前,享用晚食。香椿炒鸡蛋、竹笋炒肉、凉拌鱼腥草、蒿子饼,色彩清新,满是属于春日的味道。

郑青云夹了一筷子香椿炒鸡蛋放进方竹碗里,想起什么开口道:“地里暂且没什么要紧的事儿,我明天去城里把鸡蛋卖了,顺道找找打井的师傅。”

陈秀兰亲历过打井,但多少有所耳闻,停下筷子提出疑问:“打井这样的大事,是不是还得请个先生看看?”

郑青云微微颔首:“那是肯定的,打井师傅只下力气,井打在哪儿还得先生指点。另外木匠那儿也要提前打声招呼,把辘轳早些做出来。”

既然决定打井,自是怎么轻便怎么来。郑青云计划弄个手摇井,转动手柄就能提起一桶水,哪怕他不在家也不担心。

陈秀兰又道:“我晓得槐花村有个姓金的风水大师,名气挺大,也没听过有人说他的不是,不若就找他。县里我们不熟,万一上当受骗可遭了。”

“我就是这个打算,反正槐花村跟县城在一个方向,明早路过先去问问金大师什么时候有空上山看看。再到城里打听一下打井是怎么个行情,把材料和班子提前定好。”

“你心里有数就好。”

方竹见他们安排妥当,在一旁插话:“明早起来记得把矮林外的香椿掰了,一并带去卖掉。”

去年他们陆陆续续从山上挖回不少香椿苗,顺着矮林外围栽了一圈,基本上都成活。最近正是抽芽的时候,红的绿的都有,缀在树枝顶端,嫩生生的,不经意间碰到,独特的香气立马钻入鼻尖。

这东西只要勤点儿掐,能发好几茬,不担心老了或者以后没得吃。

郑青云应下,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吃完饭我去沟边割几捆草回来,顺便打点儿蕨菜。”

陈秀兰:“我和你一道,两个人快些。”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外面的鸟雀就叫个不停。

郑青云轻手轻脚从被窝坐起,不想身旁人还是睁开眼,迷迷瞪瞪看着他。

“我把你吵醒了?”

方竹在枕头上蹭了蹭,眼睛眯成一条缝,“听到鸡叫了,公鸡太多,一声接一声可真热闹。”

郑青云听着好笑,六七只公鸡齐齐叫起来,可不就吵嘛。

“还早呢,你再睡会儿,”郑青云擡手把被子往上提了提,“有没有什么要买的东西?”

方竹闭着眼,呼吸清浅,就在郑青云以为她睡着时,又听人开口:“多称点儿花椒,好想吃麻麻辣辣的。”

郑青云视线不由落在她腹部,心里越发好奇那里面住着的小家伙是什么样。

都说酸儿辣女,但方竹自打怀孕以来,口味奇特得很。一开始是喜欢吃酸,后来变得嗜甜,现在又改麻辣口,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好在方竹一直胃口挺好,没跟有些妇人一样闻不得荤腥,吃什么都想吐。

因此她还跟家里人打趣,娃娃是男是女说不准,但肯定是个嘴馋的,不管什么味道都想尝一尝。

就发呆的这一会儿功夫,方竹又睡得安稳。郑青云没再打扰她,穿好衣裳,蹑手蹑脚出了门。

天暖之后,他们再没费心给鸡煮食。郑青云洗漱好,舀两瓢谷壳倒进桶里,和清水一起拎去矮林。至于草料,等陈秀兰起来再剁着喂。

把鸡群放出来吃食,郑青云在鸡窝里摸到八只鸡蛋。经过一年的喂养,母鸡都养成习惯,很少再有机会在外面寻到鸡蛋。

产在稻草窝里的蛋都是干干净净的,也用不着擦,郑青云直接都放进装过清水的木桶,提着走出竹篱,将外围的香椿芽掐得干干净净。

回屋的时候,他顺便给牛棚里扔进一大捆青草,看着水牛大口嚼得欢,才转身离开。

踏入灶房,陈秀兰跟方竹已经起床,准备生火烧水煮饭。

郑青云蹲在地上,将香椿芽拿出来,分成一把一把用棕叶子扎紧。椿芽刚出来这阵,正是好卖的时候,价高也抢手,按六七文一小把更合算。

香椿扎好跟昨天掐的蕨菜一起放进竹篮里。

鸡蛋则放进大木箱最上一层,一个紧挨一个摆整齐,空隙处都用麦麸填满,顶上再铺一层稻草,然后盖上盖子,放到车厢里。

木箱是郑青云特地请村里的木匠打的,一共有两只,每只都能装一百枚鸡蛋。三面都嵌着柔软的动物毛皮,装鸡蛋时还垫了稻草。只要摆放紧凑,驾车时走得慢些,基本上不会有裂的。

最近一直在忙,都没抽出空去城里,加上恢复下蛋的母鸡也多,平摊下来一天也能捡二十枚左右,这回一共攒了一百七十三个蛋,只能把两个箱子都用上。

郑青云把东西都稳稳当当放进车厢,就准备驾车出发。

陈秀兰站在灶房门口喊住他:“你不吃早食?”

“今天要转的地方多,我早些过去,随便买点儿吃,晌午你们也别等我了。”

“哎!那你路上慢点儿!”

牛车慢吞吞走到山脚下,有要进城的村人看见,招手示意郑青云停下。

郑青云没拒绝,说明自个儿走得慢,见人没反驳,收下铜板等她上车。并拜托人家帮忙看顾一下两个木箱,别让它们滑动。

沿路载了几个妇人,都是本分又热心的,知道木箱里面是鸡蛋,一路上都没敢乱碰,还把木箱牢牢靠在车厢壁上,用其他东西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