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天下三器(第3页)

 魏渊这一席长篇大论如同一缕清风吹进了旧屋之中一般,在李信的心头掀起了无数的波澜。

 “听君一言真如醍醐灌顶一般啊!贤弟对时局的分析如此透彻,愚兄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魏渊被一顿猛夸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心想“哪里是自己的本领,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已。自己的见解全部来自于掌握了后世大量的史实资料基础上的归纳总结,但个中的原委又不便于向李信透露,只能是受之有愧了。”

 经过这一番交谈,李信更是觉得“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一股相见恨晚的感觉愈来愈来深。两人话题也越来越多了起来,彼此越聊越投机,越聊越尽兴。渐渐的谈话的中心由国事转到了家事上。

 细细交谈之下魏渊才发现了这李信的来头可是真是不小,不仅是出自书香门第而且还是个官宦之后。用现代话将是个十足的“官二代”。李信是天启丁卯年的举人,但跟他的父亲比起来可相差甚远了!其父李精白曾经官至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由于父亲的原因,李信的仕途本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到了崇祯年间,“九千岁”魏忠贤倒台,在京师菜市口被凌迟处死,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这是一件铲除国贼值得举国欢庆的大好事。可到了朝堂之上这也是一次干掉政敌,抢班夺权的好机会。对于位居高位的李精白来说,处理结果是“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在明末官场中,起起伏伏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就这样,李信一家人跟着父亲返回故里居住,但即使如此李家仍是杞县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两人在马车上颠簸了半日终于在一座小集市模样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处处洋溢着繁荣与热闹,叫卖声和吆呼声此起彼伏。

 李信朝车外望了望自言自语的说道“想必是已经到了丹霞寺下的集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