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除唐王(终)(第2页)

 就在唐王朱聿镆被生擒,陆凯接手唐王府的节骨眼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个指挥佥事石猛睡梦之中突然发现一群人闯进了自己的居所,他定睛一看带头之人竟然就是陆凯,不知道这小子是没睡醒还是被指挥使这个头衔迷了心智。当下他竟然不顾双方相差悬殊的实力径直朝着陆凯扑了上去,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陆凯根本就不用靠人多势众,单凭自己一身的本领就轻松制服了石猛。后来从杜绍兴的口中陆凯得知了石猛与朱聿镆私下里的交易,这位护卫司指挥使大人也不客气,寻了个由头直接砍了石猛替自己手下战死的弟兄报了仇。

 南阳城并没有因为朱聿镆的被抓而掀起太大的风浪,城内的百姓依旧延续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城内的饥民依旧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唯一不同的是,城内多了许多施粥的小队,这些人都说是奉了钦差大臣魏渊之命前来布施的。饥民的日子虽说依旧难过,但相较于之前,好歹不用再吃观音土了。

 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如期而至,魏渊数着日子等待着朝廷的回复。

 初雪过后的紫禁城,天空依旧阴沉的狠。

 乾清宫冬暖阁内尽管温暖如春,但看着崇祯皇帝冷冰冰的面孔却让内阁首辅谢升以及内阁的众位阁员感觉到了深深的寒意。

 崇祯皱着眉头简单翻看了一下魏渊的奏疏,稍作停顿之后做出了批示:

 “家产系数以资军用,唐国除。”

 如果放在平时,这件事可能会令崇祯皇帝龙颜大怒,暴跳如雷。然而此时此刻,南阳一个小小的藩王有不臣之心对于崇祯来说实在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了。在他的面前,是一件更为棘手的事,准确的说是一件关乎大明王朝命运的天大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冬暖阁内的西洋钟不紧不慢的发出“滴答”声,沉默许久的崇祯皇帝终于开口说道:

 “陈新甲,当初是你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促洪承畴从宁远进军,解锦州之围,如今形势恶化,你可有何良策啊?”

 说是问策,其实就是赤裸裸的责备。

 洪承畴出山海关解锦州之围,一路上一直采用的是步步为营的战术,以军阵和大营为依托,有效的扼制了满洲八旗骑兵作战的优势,也正是得益于这种战法,初期洪承畴统帅的明军取得了几次小规模战役的胜利,就这样明军一路推进到了宁远城。

 按照洪承畴原计划的军事部署,宁远将会成为他解锦州之围的大本营,同时也将是与满清决战辽东的前沿阵地所在。宁远城自孙承宗担任蓟辽总督时便已修建了完整的防御工事,后又历经袁崇焕以及数任督师加固,可谓墙高城深,而且宁远城内还囤积着大量的军粮,凭借如此地利优势,洪承畴便有了十足的把握在此处同皇太极打消耗战了。

 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将领,洪承畴通过对各方渠道打探来的消息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那就是皇太极围攻锦州不过是一个诱饵,他的目的是要钓来大明朝的主力部队,以期利用辽西走廊利于骑兵冲锋的平原地形,重创甚至全歼大明朝的有生力量,如此一来皇太极的满清便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鲸吞下整个辽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