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东瀛使团(第3页)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雀鸟,瞬间飞遍了柱国府的后宅。
当晚,当魏渊踏入书房准备处理公务时,发现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书房内温暖如春,炭火烧得正旺。苏月娥端坐一旁,手里捧着一卷书,神色恬淡,只是翻书的指尖略显用力,眼神掠过魏渊时,深处藏着一丝复杂难言的微澜——那是属于正室的、对丈夫血脉外延的本能反应,但更多的是对大局的审慎。
陈圆圆侍立在侧添茶,低眉顺眼,姿态无可挑剔,只是那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手中的丝帕,泄露了内心的波澜。徐飞燕性格爽利,此刻也坐在下首,手里把玩着一把小巧的匕首,俏脸上明明白白写着“不高兴”三个大字,偶尔抬眼瞪魏渊一下,又飞快地别开脸去,鼻子里还轻轻“哼”了一声。
才女柳如是则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也拿着一封信,似笑非笑地看着魏渊,眼神里充满了促狭的探究,仿佛在说:“哟,柱国大人,您这‘征夷’,征得可真够彻底的呀?”
魏渊看着眼前这“四美图”,心中了然。
他并未如常人般尴尬或急于辩解,反而从容地走到书案后坐下,拿起一份关于江南税赋的奏疏,似乎打算开始办公。
“咳……”
柳如是终究没忍住,用团扇掩口,轻轻咳了一声,打破了沉默。
“老爷,听说今日府上来了贵客?还带了……‘特别’的信?”
她特意加重了“特别”二字。
魏渊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四位妻子,嘴角甚至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放下奏疏,拿起案头那个还散发着樱花香的紫檀木函,从里面小心取出那缕用红绳系好的、柔软乌黑的婴儿胎发。
他没有看胎发,而是看向苏月娥,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月娥,这缕胎发,你收好。”
这一举动,瞬间让苏月娥的眼神柔和了几分,甚至带上了一丝被托付重任的郑重。
然后,魏渊才看向众人,声音沉稳而清晰,将私人情感完全置于宏大叙事之下:
“今日之事,非关风月,乃系邦国。”
他手指轻轻敲了敲那封“家书”,“东瀛一隅,孤悬海外,然其位置紧要,可牵制建奴,亦可通商利国。明成女皇之子,名魏子浚,此名乃我亲定。
其血脉,半出魏氏,半承天照。此子之存在,便是一条活生生的锁链,将东瀛之未来,与我大明之兴衰,牢牢系在一起!
其母为天皇,其子未来于东瀛之地位,举足轻重。此非我魏渊私情,乃朝廷经略东洋之百年大计!”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四位妻子,语气带着安抚的意味,却依旧站在高处:
“我行事,向来光明磊落,无需遮掩,亦不必苛责。你们皆是聪慧明理之人,当知其中利害。子浚远在东瀛,此生未必能踏足中土半步。他在彼处地位越尊,对我大明之助益越大。他在东瀛为‘贵子’,只会巩固我魏氏门楣,稳固尔等在府中之地位,绝无动摇分毫之理。此乃化‘私’为‘公’,以‘情’固‘国’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