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东瀛使团(第2页)
苍老的声音带着激动而真诚的颤抖,每一个字都像是在秤上称过般精准地表达着臣服。
年轻的永熙帝朱慈烺端坐龙椅,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身为天子受万邦来朝的满足,也清晰地感受到——这份远超规格的敬畏,九成九是冲着他身后那位柱国去的。
使团的重头戏,无疑是前往柱国府。
当这支衣冠楚楚的队伍抵达那座由前晋王府改建、威严更胜往昔的府邸时,气氛陡然变得更加肃穆,甚至带着一种宗教般的虔诚。
正厅之内,烛火通明。
魏渊端坐主位,一身常服,不怒自威。那正使踏入厅堂,目光触及魏渊身影的刹那,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崇敬光芒。
他疾步上前,竟在距离主座尚有数步之遥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随即以最标准的姿态,一丝不苟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额头每一次都重重磕在地面上,发出清晰可闻的闷响。其恭敬程度,远超方才在紫禁城面见皇帝!
“尊贵无上的大明柱国、大将军魏渊阁下!外臣……外臣今日得见尊颜,死而无憾!”
声音哽咽,激动得浑身微颤。他身后所有使团成员,亦齐刷刷跪倒一片,头颅深埋。
魏渊神色平静,抬手虚扶:
“贵使远来辛苦,请起。”
语气平淡,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力量。
正使并未立刻起身,而是双手无比珍重地捧起一个精致的紫檀木函,函上缠绕着金线,散发着清雅而独特的樱花幽香。
“此乃天皇陛下亲笔家书,命外臣务必亲手呈于柱国大人驾前!”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完成神圣使命的庄重。
亲卫李奉之上前接过木函,呈于魏渊案头。魏渊亲手解开金线,取出内里用上好和纸书写的信笺。使者并未退下,而是得到魏渊示意后,当众朗声诵读起来。
信是明成女天皇的亲笔,字迹娟秀而有力。前半段是例行的问候与对魏渊功业的倾慕,随后,笔锋一转,以温柔又带着一丝母性骄傲的语气写道:
“自君别后,东瀛诸事初定,赖君之余威,宵小敛迹。今有一喜讯相告:数月前,朕已平安诞下一麟儿。啼声洪亮,眉眼颇有几分肖似其父。”
此句念出时,使者声音微不可查地顿了一下。
“朕不敢忘君临行所嘱,谨遵约定,为儿取名——魏子浚。附上浚儿胎发一缕,盼君睹物思人。此子乃天赐之宝,亦为联结大明与东瀛之血脉纽带。妾身必悉心抚育,待其长成,使其知父之伟业,明母邦之渊源……”
信还未念完,厅堂内已是落针可闻!
在场众人都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仿佛听到了什么惊天秘闻;幕僚将领,无不屏住呼吸,眼神在魏渊平静无波的脸上和那封“家书”之间飞快游移。
这哪里是普通的家信?这是在最正式的外交场合,由一国天皇使者当众宣告:威震东瀛的大明柱国魏渊,留下了一个拥有东瀛最高皇室血脉的儿子!并且,这个孩子姓魏!其政治含义,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夜空。
饶是魏渊定力超群,握着茶杯的手指也在无人注意的瞬间,极其轻微地收拢了一下。
他不动声色地将信笺放下,目光深邃地扫过堂下恭谨肃立的使团,以及身后神色各异的亲信。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张力,混合着震惊、敬畏、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八卦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