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新官制(第3页)

 他对着苍茫的南方,再次低声祈念,声音里蕴含着沉甸甸的责任与如铁的意志。

 就在这时,古老的钟楼上,浑厚悠扬的新年钟声,穿透风雪,在京城上空悠然回荡。

 一声,又一声,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这钟声,既是对过去一年血火洗礼的告慰,更是对崭新岁月的召唤。

 魏渊深吸一口凛冽而清新的空气,挺直了脊梁。

 深邃的目光从南方收回,重新投向脚下这片在瑞雪和灯火中复苏的都城。

 前路艰险,荆棘密布,但永熙年间的故事,正如这钟声所预示的,已然翻开了更加波澜壮阔、吉凶未卜的新篇章。

 而他,魏渊,注定是这新篇章中最浓墨重彩的执笔人。

 雪花落在他肩头,无声地堆积,仿佛为他披上了一件银色的战袍。

 柱国府议事厅,巨大的《大明两京十三省舆图》占据了整面墙壁,山川河流仿佛在烛光下流淌。

 厅内炭火熊熊,却驱不散一种沉凝肃杀的气氛。魏渊麾下核心文武济济一堂,莫笑尘如铁塔般沉默伫立,吴三桂眼神锐利,秦牧阳若有所思,文臣如洪承畴等则屏息凝神。

 魏渊并未坐在主位,而是负手立于舆图前,指尖划过刚刚光复、尚显脆弱的北方疆域。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保皇’二字,于京师血战、帝室蒙尘之际,乃凝聚人心之旗号。然今,太子殿下已承大统,号永熙,光复神京,此责已成!”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众人。

 “然社稷倾颓,百废待兴,江南伪立,建奴窥伺!我等岂能只满足于‘保’一姓之皇位?当有更宏阔之志!”

 他大步走到厅堂中央,带着一种开天辟地的决绝:

 “今日起,保皇党更名——中华党!”

 这三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厅内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何谓中华?”

 魏渊自问自答,声震屋瓦。

 “华夏正统,衣冠礼乐,汉家河山,文明薪火!此乃吾辈毕生守护、誓死复兴之根本!党之宗旨,非为一家一姓,乃为保华夏衣冠不绝,复汉家山河一统,兴中华文明永昌!此名,即吾辈之魂,复兴之剑!”

 他环视众人,目光所及,无人敢直视其锋芒:

 “更名非换汤,乃铸魂!自即日起,军中行之有效的保皇组织架构,当如血脉经络,贯入所有光复区之行政衙门!自六部堂官至州县胥吏,凡食朝廷俸禄者,皆需明党纲、守党纪!中华党之精神,当为我大明新政之基石!”

 山东巡抚衙门,气氛同样凝重。

 新任巡鲁传嗣端坐主位。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沉静,是魏渊在户部精心挑选的干吏,深谙钱粮民政,亦是中华党最早的核心成员之一。

 他面前坐着省内三大巨头。

 主管民政财政的布政使赵秉德。

 一个面团团似的中年人,保养得宜的脸上总是挂着和气的笑容,此刻却显得有些紧绷。他精于算计,擅长在各方势力间游走,是典型的“老油条”。

 他刚刚在魏渊的严令下,极不情愿地在入党誓词上按了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