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大明军人(第2页)

 一个“第七镇”的老兵毫不示弱,梗着脖子骂了回去。

 言语迅速升级为推搡,继而演变成数十人的殴斗。

 双方拳脚相加,甚至动用了操练的木棍,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虽然闻讯赶来的军官很快弹压了下去,但双方士兵互相怒视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敌意和愤恨。

 冲突事件很快被报至魏渊处。

 他深知,这种基于出身和历史恩怨的内耗,远比外部的敌人更加危险。他并未急于处罚任何人,而是决定召开一次全军大会,从根本上化解这股戾气。

 翌日,西安城外最大的校场之上,旌旗蔽日,枪戟如林。

 新组建的第一镇至第八镇,共计八镇精锐,悉数到场,依序列阵,军容极盛,鸦雀无声,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天地,等待着最高统帅的检阅。

 魏渊并未身着华丽的甲胄或官袍,而是一身素色战袍,未佩过多饰物,在众将簇拥下登上了点将台。

 他目光如电,缓缓扫过台下数万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

 他开口了,声音并不特别洪亮,却凭借数十名传话兵清晰地传遍校场每个角落:

 “将士们!”

 “我知道,你们之中,有人来自京畿,有人来自中原,有人来自西北;有人曾是官军,有人曾随流寇;有人出身勋贵之家,有人起于陇亩之间!”

 “就在昨日,甚至就在刚才,你们可能还因为过往的恩怨、出身的差异,互相看不对眼,甚至拳脚相向!”

 台下微微有些骚动,许多士兵低下了头。

 魏渊话锋一转: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那些东西,在如今这个时代,屁都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看你们的身旁!看看你前后的同袍!你们手中的刀,身上的甲,吃的粮,拿的饷,来自何处?来自大明!来自万千渴望太平的黎民百姓!”

 “我们为何而战?不是为了某家某姓的私仇旧怨,不是为了争论谁出身更高贵!我们为的是扫清寰宇,再造太平!为的是让我华夏子孙,不再受战乱流离之苦!为的是让这煌煌青史,记住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了民族之大义,华夏之存续!”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士兵的心上: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从今日起,站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不论你来自哪里,曾经是谁,你现在只有一个名字,大明军人!是我魏渊的兵,是护卫这天下苍生的盾,是开辟太平盛世的剑!”

 “你们的荣耀,不在过去,而在未来!在下一场战斗的胜利里,在你们为身后百姓流下的血汗中!内部的些许摩擦,兄弟阋墙,只会让真正的敌人耻笑!”

 “我要的不是一团和气,我要的是堂堂正正的竞争!比谁训练更刻苦!比谁军纪更严明!比谁战场更勇猛!比谁立的功勋更多!这才是好汉子该争的东西!”

 魏渊的演讲,没有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将个人恩怨提升到了家国民族的高度,并给出了明确的、正向的竞争方向。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台下,许多原本互相敌视的士兵,眼神中的戾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反思和羞愧,继而燃起新的火焰。

 操演结束后,弥漫在校场上空的肃杀之气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妙而略显尴尬的缓和。尽管“第七镇”和“第八镇”的士兵之间仍然存在着看不见的隔阂,像一道浅浅的沟壑,但先前那种剑拔弩张、怒目相视的敌意已然消弭大半。一种新的、基于共同身份的理解正在无声地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