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大明军人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

 “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现在的路子走下去,让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越来越好。那么,你这‘闯王’,就算想当,也无处可闯了。”

 “……”

 李过沉默了。魏渊的话,像重锤一样敲在他的心上。他想起起义的初衷,不正是因为活不下去吗?如果真能天下太平,谁又愿意提着脑袋造反?

 “去吧,李过。”

 魏渊挥了挥手,语气坦然。

 “你自己选择。是带着旧部归顺,开始新的生活;还是选择与我为敌,走你叔父的老路。我魏渊,都接着。”

 魏渊深谙人性与局势。

 他明白,李自成虽死,其散布各地的旧部仍是一股巨大的破坏性力量。

 若无人统领,必将陷入各自为战、流窜劫掠的境地,给刚刚光复的地区带来无尽灾难。

 而李过,作为李自成的侄子和重要将领,有能力也有威望收拢这些势力。

 更重要的是,魏渊赌李过的人品和理智,更赌自己施行的新政能给百姓带来希望,从而从根本上瓦解“流寇”的根基。

 一只被引导回正途的“虎”,远比一群失控的“狼”要好得多。

 事实证明,魏渊赌对了。

 不久之后,一封印有李过将印的亲笔信被送到了西安。

 信中,李过表示已收拢了大量溃散的大顺军旧部,并愿意率众归降朝廷,请求朝廷予以安置。

 西北的天际,最大的阴霾终于散去,露出了久违的清明曙光。

 随着李自成身死,大顺政权这艘曾撼动大明根基的巨舰终于彻底瓦解。

 其残部如溪流四散,部分溃兵惶惶然窜入蜀地,投奔了盘踞四川的“大西王”孙可望,而更多的人,则在李过的带领下,选择向魏渊投降,寻求一条生路。

 魏渊对投降的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再编与重组。

 他遴选其中最为精壮悍勇、背景相对简单的战士,以其为骨干,补充部分降卒,组建了新军“第七镇”。

 此举既消化了降军,又增强了自身实力。其余兵卒则被打散后,分别补充给了猛如虎、刘国能等部,以弥补此前战役的损耗。

 至于性情莽撞、虽勇却失于韬略的贺人龙,魏渊深思熟虑后,将其部划归到老成持重的孙传庭麾下,以期用孙传庭的沉稳来压制贺人龙的骄悍。

 与此同时,为平衡力量并进一步整合资源,魏渊从原本全部由朱明子弟血统构成的“皇家勇卫营”残余中,精选出颇有战斗经验的官兵,组建了另一支新军“第八镇”。

 这支军队装备精良,出身“根正苗红”,自视甚高。

 然而,问题很快显现。两支新军同驻西安城外大营操练,“第七镇”的士卒多为大顺降兵,出身草莽,带着浓厚的农民军习气;而“第八镇”则多是朱明贵胄,自诩为“皇家亲军”,看不起这些“降贼”。

 血统与出身的差异,加上日常操练的摩擦,使得两镇之间隔阂日深,冲突时有发生。

 这一日,校场之上,烈日炎炎。两镇士兵因争夺饮水区域再起争执。

 “呸!一群降虏,也配跟爷们抢水喝?”

 一个“第八镇”的百总斜着眼,他出身秦王一脉,对大顺军颇为记恨,故意将唾沫吐在水桶旁。

 “你说什么?!狗娘养的!这里本来就是饮水区,你凭什么不让我们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