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科举风波(终)(第2页)

 脚步声轻至,杨寅如同融入阴影的豹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中央,将一本薄薄的、封面无字的册子,轻轻放在魏渊面前的红木书案上。

 “柱国,涉事人等口供、证词、物证链摘要,皆在于此。”杨寅的声音平稳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

 魏渊没有立刻去翻那本册子,目光依旧停留在兵部的文书上,只是淡淡问了一句。

 “证据,扎实吗?”

 “柱国放心。”

 杨寅微微躬身,

 “人证、物证、时间、路径,环环相扣,彼此印证,无一错漏。所有口供均经反复核验,无人翻供,亦无人能翻供。”

 他的话语里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绝对自信,那是神木厂特有的、处理完一切手尾后的平静。

 魏渊这才放下朱笔,端起手边的温茶,呷了一口,目光缓缓抬起,落在杨寅身上:

 “试题,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他似乎并不急于知道结果,更想听杨寅亲口复述这个过程。

 杨寅如同最精密的机器,毫无顿挫地回禀:

 “二月二十三,张之敬派其心腹书吏周茂才,以馈赠滋补品为名,前往内侍监太监李德忠于宫外的私宅,送去一匣上品长白山老参,参匣夹层内,藏有黄金一百两。三月初一戌时三刻,陛下于乾清宫西暖阁亲拟春闱试题毕,暂置案上。李德忠借晚间进奉茶点之机,屏退左右,私自窥看默记。当夜子时初,李德忠借故出宫,于私宅中将默写出的试题交予早已等候在此的周茂才。周茂才得题后,于三月初一夜,将试题以密写之法誊于特制丝绢,藏匿于一本《论语》注疏的书脊夹层之内。三月初二巳时,由周茂才之家养小厮马三,携此书至郑府后门,交付于郑府管家钱庸。试题,由此泄露。”

 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物,都清晰无比,仿佛亲眼所见。

 魏渊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壁。待杨寅说完,他沉默了片刻,又问:

 “郑芝龙,知道此事吗?”

 “回主公,郑芝龙知其子郑世恩志在必得,亦知钱管家与张之敬有所勾连。但所有证据链皆止于钱庸,并未直接指向郑芝龙本人。因此,属下未进行扩展审讯。”

 杨寅的回答滴水不漏,既陈述了事实,也明确划定了审讯的界限。

 “你做的对。”

 魏渊点了点头,语气里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有些线,暂时不需要越过。

 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后靠,目光投向窗外那轮即将沉没的夕阳,沉吟了片刻。书房内安静得能听到烛芯轻微的噼啪声。

 然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足以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冰冷力量:

 “主考官张之敬,徇私舞弊,窃卖国器,罪无可赦。”

 “书吏周茂才,贪赃枉法,勾连宫禁,罪大恶极。”

 “太监李德忠,窥探禁密,私通外臣,背主忘恩。”

 “此三人,罪证确凿,判:斩立决。家产抄没,族人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

 他的语气平淡,但每一个字都透着森然的寒意。

 “涉案学子李振业、陆其贤、郑世恩、吴三辅、洪士钦五人,舞弊窃功,玷污科场,全部革除功名,终身禁考,以儆效尤。”

 略作停顿,他的声音里多了一丝更深沉的意味:

 “另,以柱国府名义行文,申饬江南总兵郑芝龙、山西总兵吴三桂、内阁大臣洪承畴:治家不严,纵容子侄,干预科场,罚俸一年,官降一级,留任察看。”